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万捷委员:污染源数据公开不足 需进一步落实
2016-03-05 21:05:16
 

图片默认标题

全国政协委员万捷。易成晨 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易成晨)污染源数据公开一直是监督促进企业落实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5日,国际在线记者就这一问题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万捷。万捷多年来的提案都涉及促进这项工作的推进,据他介绍,目前污染源数据公开工作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落实。

  国际在线:您每年的提案都涉及环保问题,尤其是推动污染源数据公开,您觉得有什么意义?

  万捷:过去我们只是强调GDP,环保给经济让路,地方保护、企业回避加上立法缺失,环境被严重破坏,但是现在已大大转变,绿色经济已变成基本国策了,所以应该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

  以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为例,它就是污染企业转移的后果,那些地方环境脆弱,经济不发达,造成污染很难治理,就晚了。所以要从源头上监督它,不要让它高污染,更不要污染转移。

  国际在线:促进污染源数据公开这项工作如何操作?现在进展如何?

  万捷: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以NGO阿拉善SEE的途径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资助民间公益,我们也通过政协这样的平台,使民间的NGO组织能够为国家制定环保方面的政策献策出力。

  过去几次政协会议,我们一直在提议重点污染源的实时公开,目前的进展不错,可以概括为国家立法了、污染信息有平台了、数据开始上传了。具体而言,一些重要污染源数据要24小时实时公开,并且一小时更新上传一次——先传到当地的环保局,环保局再汇总到上一级的环保部门,发到这个平台上。比如现在大家已经可以随时看到不同地区PM2.5的的状况。

  我今年的提案是希望这项措施可以落实地更全面,因为有些地区还是重视程度不高,比如二三线城市,而他们对污染的“贡献”本来也更大,所以还要继续督促法律更有效的落实,而不要做一段时间就麻木了,开始走形式了。

  国际在线:污染源数据公开涉及哪些方面?

  万捷:过去重点污染源是气,然后是水,现在要加上土壤。大气和水污染是大家比较容易看到的,但实际上土壤污染现在也已经非常严重。

  国际在线:这种数据公开的方式对促进环保有什么实际效果?

  万捷:第一,让大家知道重点污染源在哪里;第二,让全民参与,关注监督污染源排放情况。有数据你得报上去,数据没问题但大家看到你冒着黄烟,污水横流,那显然也不行。过去没有这种数据的话,投诉都无从说起。

  以前我去过很多污水处理厂,很多没达标就排放了,现在大多都有表、探头、各种检测仪器,一小时更新上传一次,这些监测设备也要经过定期检查。数据是一方面,探头也一直看着,你不能有黄水,所以就是实施公开,不能作假。总之就是促进监督的标准化、数据化、规范化。现在特别是大城市做的好,希望推广到全国。

  国际在线:你对土壤污染状况的了解是怎么来的?

  万捷:我们后面有一个环保组织,有专家学者做了多年调查研究,包括准确的数据、治理方案的可行性等。我们也亲自去调研,全国政协提案委也组织我们NGO共同做调研,也参与了环保部的一些调研,比如去过北京垃圾焚化厂等等,所以提出的这样的提案不是凭空想象的。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国际在线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