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丁肇中。
“我唯一的任务,是保证实验是正确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华裔教授丁肇中透露:“尽管当前很多测量结果显示与暗物质是符合的,但完全找到暗物质,还需要几年。”
头发略带花白、身着黑色西装的丁肇中,虽已80高龄,但神采奕奕。5日,他做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论坛,讲述阿尔法磁谱仪(AMS)实验的最新进展。
丁肇中,1936年1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祖籍中国山东。26岁获得博士学位,31岁任教授,38岁发现“J粒子”,40岁成诺贝尔奖得主。如今,80岁的他正领导由16个国家600名科学家进行AMS实验,寻找宇宙的起源。
当日,丁肇中和中科大学生分享了《寻找宇宙的起源,国际空间站上AMS实验最新结果》。丁肇中介绍,国际空间站是在夜空中除月亮和金星之外最亮的“星”,造价1000亿美金。AMS实验则是空间站上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
据介绍,AMS已经收集了超过770亿个宇宙射线。截至目前,发表了多个重要结果,更多的分析结果正在准备当中。他还和中科大同学们分享了在南极冰下1450米的最新中微子实验和在阿根廷最新测量宇宙能量的实验。
在多年的实验中,多个数据成为100年来最好的测量结果,但同时发现包括反质子、质子比例等多项理论预测与AMS实验结果不一致。丁肇中说:“不做实验,永远不知道怎么回事”。
丁肇中介绍,通过AMS大量数据采集和计算,找到暗物质理论预测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相关结果,但并不代表就找到了暗物质。
面对最受关注的何时能发现暗物质(宇宙中广泛存在的不可见物质)的问题,丁肇中说,完全找到暗物质,还需要几年。他说,AMS的部分监测至少要做到2024年或2028年,这取决于国际空间站的使用寿命。
他说,现在我唯一的任务就是保证实验是正确的,这也是我常和同事们说的。因为今后不可能再将这么大的仪器(AMS)搬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