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农业组在塞内加尔教农民种菜
2016-01-26 10:11:01
 

  新华网北京1月26日电 1月的塞内加尔,阳光依然炙热。在首都达喀尔郊区桑加勒卡姆培训中心,中国农业组的技术专家谈兵、袁俊权与往常一样早早起来,开始一天的工作。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在这片1.5公顷的蔬菜种植园里,常年生长着20多个蔬菜品种。中国专家们在这里向当地农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引进中国蔬菜品种,帮助一批又一批塞内加尔菜农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图为2016年1月13日早晨,农业组专家谈兵在蔬菜种植园里产看蔬菜生长情况。(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每天早晨七点钟,谈兵和袁俊权都要到蔬菜园里巡视一圈,看看蔬菜的生长情况,查看一下土壤的湿度和施肥状况,发现问题便会立刻指出,让塞方工作人员及时改正。常见问题,简单几个手势再辅助几个法语单词就能让对方明白;遇到复杂问题,年轻的翻译王新星就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双方的沟通桥梁。

  图为2016年1月13日,农业组专家谈兵(左)在翻译王新星(右)的陪同下指导塞内加尔工人蔬菜种植技术。(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据农业组组长郑俊杰介绍,在桑加勒卡姆培训中心,常年有18个塞方人员进行蔬菜种植工作,中方专家主要负责技术培训和指导。除了4个长期职工,其余14人都是周边地区自愿到中心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菜农,中心种出的蔬菜在市场上售出后,扣除一部分成本,其余全部用于支付员工工资。

  郑俊杰说,除了接待慕名而来的自愿员工,农业组还定期举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扩大收益人群。仅2015年,农业组就同塞内加尔军方合作,为现役军人培训班授课5次,培训学员159人次。此外,农业组在中心周边还设立了15个蔬菜示范点,每周坚持2次到示范点的巡回指导,及时解决示范点农民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扶持。

  图为农业组组长郑俊杰(前排)带领专家到塞内加尔人迪亚洛工作的农场指导工作。(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在农业组的帮助下,许多塞内加尔菜农通过学习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今年54岁的老菜农迪亚洛说,在遇到中国专家之前,他一直按照“土法”种菜,但产量始终不高。偶然听说镇上来了中国的农业专家,他立刻想去“取经”。辗转找到中国专家组的驻地,开始学习技术之后,他从此成为中国农业技术的忠实拥趸者。

  图为农业组组长郑俊杰(左一)带领专家到塞内加尔人迪亚洛工作的农场指导工作,并为农场送去物资。(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我跟中国人合作了快十年,受益匪浅!”迪亚洛说,除了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组还为他免费送来了化肥、农药等物资,并帮助他建起了蔬菜大棚,这蔬菜产量很快有了大幅提高,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塞内加尔的雨季是最不适合蔬菜生长的季节,但这个时候也是市场上蔬菜最贵的时候,在别人产量都下降时,我的蔬菜大棚能保证产量稳定,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改变!”他说。

  图为农业组组长郑俊杰(中)带领专家到塞内加尔人迪亚洛工作的农场指导工作。(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2014年5月,迪亚洛开始了一个新的冒险。他离开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受邀到朋友的农场里担任负责人。“他(农场主)看重的就是我在中国人那里学到的技术”,迪亚洛说。如今,在那个占地近7公倾的农场里,迪亚洛预留了3公顷土地进行蔬菜种植,并且利用在农业组学到的知识,独立在农场里建起了蔬菜大棚。对于蔬菜的种植前景,迪亚洛信心满满:“中国的专家们一直为我们提供技术支持,每次遇到困难,给他们打个电话,他们就会及时过来帮忙,这给了我不少信心。”

  图为2015年6月9日,中国援塞农业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基地里的当地工人。(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郑俊杰说,尽管人手和精力有限,面对当地农户的强烈需求,他们总是尽力做到有求必应。2015年9月14日,专家们曾经一天往返240公里,到一个农户的农场进行现场指导。最远的一次,他们还受邀到距桑加勒卡姆480公里的坦巴昆达省为当地妇女代表、青年代表举行了两场蔬菜栽培技术专场培训,共培训103余人。

  图为2015年6月9日,部分亚洲国家驻塞使节和国际组织代表参观中国援塞农业组,图为组长郑俊杰为外宾准备现场品尝的萝卜。(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新华国际客户端获悉,农业组的成功经验不仅引得大量塞内加尔菜农前来取经,还引来了不少国际组织的关注。2015年3月和6月,韩、日、泰、马来西亚等亚州国家驻塞使节、世界银行驻塞代表处经济学家近30人参观了农业组蔬菜示范点和示范基地,并对中国专家组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年,农业组还接待韩国Better World组织成员、 驻毛塔香港扶贫组织和美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团。

  图为2015年6月9日,桑加勒卡姆培训中心塞方负责人为外国使节参观团介绍试验田项目。(新华社记者王猛摄)

  对于未来,郑俊杰表示,农业组还将继续改进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农业技术带头人系统培训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增强培训学员的学习和应用能力,力争为塞方培养一批全面的农民技术人员。

  这里的中国农业技术扶贫故事还将继续……(记者王猛,编辑张欣,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