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显赫一时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在被曝光处理后成了烂尾,但仍然是纳税人需要填补的“钱窟窿”。即使你不管不问,它们依然在那里,继续刺痛着公众敏感的神经。该如何处置这些耗费了大量公共财政的工程呢?是不顾客观事实,硬着头皮继续“撑下去”,还是扬汤止沸,及时调整?这成为摆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初的糊涂规划、盲目建设已经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如果现在仍是避之唯恐不及,不及时改正,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败家子”行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近日讲的“勇于否决一件错事也是政绩”,对此举给予有力回击。做错了要改正,更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要从实际出发果断中止或进行调整,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如果一味拖下去、错下去,损害的不仅仅是公共利益,更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老百姓也绝不会答应。
事实上,在工作中犯错误时,敢不敢直面错误,敢不敢承认错误,敢不敢改正错误,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的考验,也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不强的检验。如果一些草率决策、与实际脱节、时过境迁的项目在如今感到力不从心,一经科学论证,征求民意后,要立即摒弃顾虑,顶住压力,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说“不”,坚决抛弃这些负债累累、食之无味的“鸡肋”,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党员干部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经常检讨自我,防微杜渐,更不要怕丢面子。错了就主动低个头、认个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正视问题,主动整改问题,灵魂就不会因迁就肉体而找不到“家”。如果一旦犯错,不敢承认,或文过饰非,搪塞推诿,甚至拒不改正,恐怕小错也会酿成大灾祸。
知错必改,有错必纠,是把党和国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重要保证,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质。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勇于“否决一件错事”的担当,绝对不能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决策错误而上的工程项目再麻烦也不该袖手旁观,“烂摊子”也是要有人来收拾的。其实,收拾“烂摊子”,不仅体现出合理善后、化解危机的高超智慧,更体现出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此外,还要建立健全允许失败、宽容犯错的“容错”机制。这是保护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鼓励大胆改革创新的有益尝试,能够从机制上让干部放手放胆干事创业,不让干事者受委屈、背包袱,从而营造勇于担当负责、关心爱护干部的良好政治生态。(郑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