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送审稿)》正式公布,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此次公布的《北京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草案送审稿)》明确申领条件为:来京人员办理暂住登记已满半年,并符合在京有稳定就业、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
这个消息,让那些梦寐以求落户北京的北漂们看到了希望,梦想仿佛触手可及,也利于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
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出要改进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现行落户政策,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在这种背景中,北京拟推行积分落户,可谓水到渠成,也是大势所趋。
应该看到,积分落户的门槛不能过高,否则就没有几个人所能跨越,制度设计的初衷就失去了依托;门槛也不能过低,一旦过低,就背离严控北京人口规模的目的。如何把握两者的平衡,既需要准确掌控当前北京人口现状与增长趋势,也需要呼应民众呼声,特别是北漂们的呼声。
积分落户,看点是积分,但别忘了还有很多减分项,辛苦积了不少分,但一旦触及了不少所谓的禁区,积的分还不够减的,显然就悲剧了,就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那样永远达不到目标。即便北漂符合全部条件,且达到一定分数,也未必落得了户。原因是,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市政府将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每年向社会公布落户分数线。积分落户每年申请一次。也就是说,落户的分数不固定,如果申请者的分数都较高,分数线就会提高。这种动态控制机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如何顺应民意,以及保障那些符合条件者的权益,值得相关部门深思。
其实,北漂们需要的不是北京户口,而是户口所附带的种种福利。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大城市的户口含金量极高,涉及买房、交通、婚育、医疗、养老、 金融等方方面面。在不少人看来,大城市户口附带的有形或隐形的福利,已经成为尊严和身份的象征。
应该看到,作为一种制度设计,户籍制度在社会管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流动时代的到来,相对固化的户籍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以顺应流动社会的新要求,让人口有序流动。无论积分落户还是其他方式,城市大门应保持相对开放的姿态,以欢迎人才、留住人才。
为此,户籍改革应该遵循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从原来的“高门槛、一次性”过渡到“低门槛、渐进式”地获得权益。这样,既能实现居民基本权利的公平覆盖,又符合现阶段城市发展和公共服务的承载能力,还能调动人们努力奋斗、争取更大发展空间的积极性。而逐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大量权益和福利,则从根本上切断了一些人利用户籍门槛牟利的渠道。
今年11月,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提出2300万是北京人口的“天花板”。据统计,从2010年至2014年,北京每年新增落户人口仅为20万左右,去年北京新落户18万人,仅占外来人口2.5%。积分入户,让北漂们的梦想更近了,但究竟有多少人可落户,仍不容乐观。
再以广州为例,每年有机会积分落户的仅有数千人,绝大多数人被拒之门外。
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距离政策出台尚需一段时间。不管怎么说,户籍改革不容延宕,积分入户值得一试。关键在于,如何与民意共振。(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