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日军曾造假边币 在抗战根据地高价收购粮食物资
2015-11-17 10:45:00
 

  边币也叫边票、抗币,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所发行的货币,它因币面印有“边币”二字而得名。

  抗战时期,日军为破坏抗日根据地货币,大批伪造边币。在华北,晋察冀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和山东根据地内多次发现大量假钞。在晋冀鲁豫边区,1941年6月,日伪大批印制假冀钞,由汉奸与奸商投入根据地,以百元比三四十元价格,骗兑边币,冀南内邱县一日内破获假钞案件数起。敌伪伪造边币,最初在根据地境外进行,后来发展到利用汉奸将印钞机运到根据地周边甚至境内来大量印发。1943年以后,日军在根据地周围遍设造假处,每年改造新版。同年春,山西派遣军军部直辖的特务机关东兴公司,指令太原撷华石印馆印制假冀钞6000多万元;5月又指令另一印刷厂印了600多万元;当时冀南大名县以南地区市场上流通的就有70%是假冀钞。

  日军投降时,晋察鲁豫边区发现假冀钞种类不下二三十种,印刷机关不下十几处,如天津、石家庄、太原、安阳、徐州、集宁、新乡、开封、济南、邢台、邯郸、武安均有敌伪制造假钞的机关。

  日军在山东根据地推行假币的方法很有代表性。1943年,敌伪制造了大量假北海银行券,由青岛、烟台、威海运到靠近根据地的据点内,利用汉奸伪装成商人或我方工作人员向根据地抛出,或用这些假边币高价收购粮食和其他物资。

  具体而言,敌伪推行假币的方法有:利用奸商在根据地边缘区高价收买粮食,在每千元中混入三四百元的假钞;利用汉奸找关系,专在根据地内的粮食市、布市上行使,利用农民不认识假票,喜欢新票的心理,大力抛出,收购根据地的粮食、山货、布匹、土特产、药材等战略物资;利用假钞票到乡村购买汇票,既可以大量推出假票,又因为不是在市场上买卖,不易被发觉;利用奸细伪装成我方工作人员,冒充在市场上查禁假票,专门查禁真币,推行假币;敌伪在1943年大“扫荡”时,给抓去的劳工大批的假北海银行币,并诡称“皇军不白使人”,以推出假票。日寇的这些罪恶行为,给我根据地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物资损失。

  为此,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等抗日根据地,针对日伪的假边币,采取了各种反击措施——特别是在技术上,打击了敌人的金融侵略,维护了金融秩序,保证了根据地的金融安全。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太原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