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猎鹰的转型之路
——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提高战斗力纪实
该师战机进行低空突防课目训练。郭晓斐 摄
雄鹰历经拔翼断喙之痛,方能重获新生。
近15年来,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经历了由轰炸机部队到侦察、警戒机部队,再到预警指挥、信息融合部队的一次次跨越。该师迎难而上,主动作为,闯出了一条海天猎鹰的转型之路。
一
深秋时节,东海某海域电磁密布。由海军牵头组织的多兵种联合演习拉开帷幕。
此次演习,由于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的加入,红方瞬时变得“耳聪目明”,实时掌握着数百公里之外的蓝方进攻方向、批次、距离等信息。演习复盘,红方指战员纷纷向该师竖起大拇指。
谁能想到,该师在演兵场上一度只是个配角。
十几年前,一批信息化战机落户该师,但由于没有教材,没有训练大纲,厂方的说明书也非常简略,官兵们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等下去没有出路,慢下来就会被动,坐而论道有辱使命。”面对新机改装的重重困难,该师党委认识到,信息化战机发展上加快一步,整个作战体系就能多一分制胜的把握。于是,该师党委下决心带领全师官兵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加快向信息化训练模式转变。
他们主动走出去,协调兄弟部队合练。但每次协调,对方都以要完成年度飞行训练指标、对新装备不熟悉、合练存在一定风险等为由婉言拒绝。
“抓作战训练,丢面子但不丢人。”面对如此窘境,该师上至师领导,下至普通飞行员,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练兵的机会,主动利用每次外出联合执行任务的时机“蹭训”。
“蹭训”是无奈的选择,不是长久之计。该师党委决定探索加强联合训练的路子。近年来,他们先后与海军多支驱逐舰支队、快艇支队、航空兵师和济南军区某电子对抗团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联合训练机制,使部队目标探测、编队跟踪、引导攻击等实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
一年秋天,该师迎来了上级作战能力评估工作组。
当最后一架战机平稳地降落在跑道尽头,工作组评估认为,该师训练时间指标和任务指标实现双达标。然而,侦察预警、信息指挥控制等反映该师核心战斗能力的考核却让工作组皱起了眉头。
原来,信息化装备列装之初,由于训练中信息化含量低,加上受“飞行飞行,飞起来就行”等传统观念束缚,训练一度出现了“驾驶舱怎么飞,任务舱就怎么练”的情况,导致了战机核心作战平台的训练效果难以保证。
“任务舱各战位是作战训练的核心,人员的培养使用直接关乎战斗力生成。”该师党委“一班人”一致认为:只有突出任务舱关键能力素质建设,才能使战斗力生成从根源上发生转变。
他们确立了“驾驶舱是战斗力的载体,任务舱是战斗力的核心;驾驶舱决定有没有战斗力,任务舱决定战斗力水平”的理念,促使部队由重飞行训练向重任务系统训练转变、由基于完成飞行训练任务向提高核心能力转变。
该师随即制订了3种条件下飞行起降标准,加强协同训练、引导截击训练和任务舱核心能力专攻精练;规定前舱飞行组重点强化低气象起降、小航线、低空飞行等高难课目训练;施训条件向实战条件靠拢,向打仗要求聚焦;率先在海军培养首批空勤士官,目前任务舱人员全部具备遂行任务能力……
那年夏天,中俄海上联合演习进入白热化。该师参演的信息化战机及时捕捉敌机方位、速度、高度等信息,将数据实时、准确地传输到相应作战单元。此次演习,该师导弹发现跟踪率、引导成功率均创历史最高。
三
几年前的一次演练,至今让该师官兵唏嘘不已。
那天,某型预警机接令紧急升空,对蓝方飞机进行跟踪监视。由于训练水平限制,各目标之间出现了混淆,导致演练失利。
一次尴尬遭遇,引发一场深刻的反思:“作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战时能不能打得赢?”该师党委常委分头深入训练一线,围绕实战意识、战训思想和信息主导下的体系作战等5个方面,梳理出4大类26个问题。
随即,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实战化训练在该师如火如荼地展开:
机动转场东南沿海多个前沿机场,熟悉未知战场环境,增强实战能力;利用参加舰艇远海训练及常态巡逻任务时机,与舰艇部队、兄弟飞行单位进行数据链引导突击训练;加大对列装的所有机型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实战化训练……
问题整改,贵在持之以恒。近年来,该师常年有近三成的兵力外出担负沿海侦察巡逻任务,平均每年在外执行任务200多天,最多有5个机组同时在不同方向执行任务,连续在外执行任务时间最长达9个月。
该师这种大负荷、超强度、滚桶式训练,创造了留空时间最长、航线最长等多个纪录。
前不久,该师战机多次前出至远海大洋,联合水面舰艇和地方执法部门开展联合查证识别、联合防空、驱离非法船只等多个课目演练,飞行时间和训练难度均达到极限。
■本报记者 王凌硕 特约记者 王庆厚 李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