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升斗小民看“习马会”:对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意味深远
2015-11-16 14:15:00
 

  2015年11月7日,我搭乘厦门航空的班机,从台北松山机场直飞厦门高崎机场。在两岸之间穿梭行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和我一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

  同样也是这一天,“习马会”在新加坡如期举行。在此“世纪会面”前后,各种相关的新闻、评论在网络上如雪片般飞舞。而或许是因为一开始消息来得太突然,政研所出身的我似乎有点“不在状态”。

  直到现在一周过去了,我看着熟识的老师、前辈、同学纷纷在报刊、各类媒体发表看法,也在脸书和微信不尽相同的舆论朝向之间安静旁观……

  “我应该如何去评论这件事呢?”一直到落笔的当下,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就讲几件小事吧。

  在7日的航班中,“习马会”这条头版要闻并没有明显刺激乘客的阅报率。而满满的机舱中,也并无听到人们的谈论。方圆几米听力所及之内,有三四人在讨论刚刚结束的自由行,最年轻的那位绘声绘色的为几位中年朋友讲述他美妙的花东之旅,引得众人莫不再想宝岛重游一次。

  好不容易听到同排两位白领模样的男子提到了“习马会”的字眼,结果只是在讨论“习大大”和“小马哥”吃什么喝什么,丝毫不带政治意味,自无所谓看好或批评、创举或黑箱之说。

  到了厦门,驱车前往华侨大学的途中。“神州专车”的司机得知我从台湾来参加两岸关系研讨会。饶有兴致的跟我谈起他对台湾的一些了解,甚至恳切说到:“厦门刚起步发展的时候,不少台商来投资、建设,把厦门的经济很快带了起来。现在两岸稳定了,都会越来越好。”我附和到:“是啊,不是才习马会吗?”他好似思考了足足一秒,才回答道:“对吼,习马会。”

  而在研讨会的会场上,来自两岸的学者各抒己见,甚至有许多较易触动双方敏感神经的内容,也在双方的坦诚和包容下得以传达。印象最深的是,当某位大陆学者听到台湾学者“刺耳”的发言而表示不解与质疑时。还未等台湾学者回应,便有另一位大陆学者直言“这位老师,您没有换位思考。”也因此,这一次的会议上,双方都说了很多“真话”。处在那个当下的时候,我深感这种“换位思考”意识所代表的对话精神,甚至比谈话的内容本身更为重要。

  言归正传,两岸普罗大众真正关心的也许并不是“胡连会”、“习马会”的细节、过程与政治意涵。逐条解读谈话内容更是极少数人的兴趣或专业。而两岸能不能直航?大家能不能坐下来谈?家乡什么时候开通台湾自由行?大陆是不是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居住的城市是否在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下得以发展?这才是百姓直观、有感的问题。

  如此说来,作为高层政治的“习马会”虽然表面上只是没有实质成果的“会面”,对于两岸关系以及两岸同胞的福祉而言,却堪称意味深远。原因无他,两位领导人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着眼点和落脚点不正是为了增进同胞的亲情和福祉,让两岸同胞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吗?(作者:洪鑫诚 现为就读于台湾大学的大陆学生)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