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科技进步造成"零工经济" 美国中产阶级富足生活难维系
2015-11-12 16:41:00
 

美国人打出“拯救中产阶级”的标语

■ 随着更多妇女加入职场,全职主妇在美国越来越少

  文/袁原

  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是所谓“美国梦”的实践者。然而,由于经济增长乏力,越来越多中产阶级抱怨难以维持原有生活水平,美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也愈发严重。

  在美国文化中,“中产阶级”原本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词汇,等同于富裕、体面的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产阶级成为勤奋工作的代名词,暗示着赚大钱、出人头地的远大前程。

  而如今在美国,“中产阶级”这个称呼似乎变了味,更容易让人联想起无望的挣扎,与富裕、舒适的生活无缘。

  穷了还是富了

  衡量标准却从来没有改变:大房子、好车和良好教育,从衣着到娱乐享有众多消费选择。如今,拥有智能手机和大屏幕电视的美国人并非少数。究竟是什么让人觉得难以维持原来的中产生活了?

  马里兰州小镇弗雷德里克居民莫里斯·埃文斯认为,物价涨得厉害是原因。“钱不值钱了,”埃文斯说。他上世纪80年代在哥伦比亚特区万豪酒店工作,年收入3.5万美元。当时物价是1美元就能点一份牛排,手头宽裕。“现在人们挣的钱也不过如此”,物价却一涨再涨。

  就业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每天打卡上班的人收入宽裕,生活富足。如今,机器自动化导致大批工人和写字楼白领失业,学历成为用人单位看重的因素,“铁饭碗”一去不复返。以自由撰稿人、合同工和独立工作者为代表的“零工经济”虽然难以提供就业安全,但正显示出更加灵活、自由和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实际上,根据乔治·华盛顿大学经济学家斯蒂芬·罗斯的分析,从饮食、住房到教育,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非但没有退步反而提高了。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自从8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平均收入增长9%。

  也有反对者称,美国家庭收入增长是因为更多妇女加入职场,全家有两个人在工作。关于通货膨胀的抱怨不绝于耳。“自认中产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大学学费可是跑赢了通胀,”研究不同阶层收入的社会学家莱恩·肯沃西说。

  即使如此,肯沃西也指出,美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确实有所提高。一个简单的标准足以说明问题。1960年,美国人三分之二的收入用于购买食品、衣服和房屋。到了2013年,只有不到五成收入用于同类消费。在1978年至2007年期间,美国人均寿命也延长7年至78岁。

  中产阶级少了

  生活水平明明提高了,人们为什么感觉所谓的中产生活方式难以维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产阶级急剧萎缩,导致美国社会阶层呈“哑铃”状分布:两头是为数众多的中上收入和低收入阶层,居中的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例越来越低。

  如今在美国,学历几乎成了划分社会阶层的新标志。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2008年,曾就读大学但未取得文凭的美国人近四分之一将自己归类为“低收入或更低收入阶层”。如今,同一比例翻番,达47%水平。

  然而,高学历只是通往中产阶级的门槛,并不是确保高收入和中产生活方式的“通票”。以旧金山一所大学的副教授比尔德为例,身为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她如今在两所大学教书收入微薄,还不如15年前当咖啡销售经理挣得多。

  她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只是工作条件太差了。”尽管住的是廉租房,比尔德仍然要支付大笔房租,还要还学生贷款,而且不知道工作合同到期后校方是否还会续签。

  职业前景不明,这是“零工时代”从业者的共同忧虑。如今,相当一部分美国劳动力处于“待命”状态:合同工、自由职业者和临时工,聘用结果总是临时通知。

  不用朝九晚五工作,人们或许享有更多闲暇,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但仅限于双亲家庭。“对不少家庭而言,没有两份收入可是件大事。”身为单亲母亲,心理健康咨询师米歇尔·茹科夫斯基-塞林深有体会。即使后来再婚,她和丈夫要兼顾工作和家庭也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养育孩子似乎比以前费钱多了。

  她女儿茱莉亚喜欢体操,每年花在培训和比赛上的费用将近6000美元。“我上学的时候,参加球队活动可不要钱。”

  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养老和医疗等社会福利全面吃紧,进一步加重中产阶级家庭负担。比尔德说:“我只想要一点点就业安全感,希望能够掌控人生。”

  只要还每周两次在旧金山州立大学教书,比尔德就有医疗保险。夏天没课的时候,她不得不靠失业保险过活。

  心态需要调了

  经济增长,似乎是改善中产阶级境遇的唯一解药。然而,技术进步和全球化浪潮的步伐不可逆转,美国中产阶级唯有调整心态、认清现实,才能摆脱这种因时代变化引发的集体焦虑。

  随着2016年大选临近,中产阶级境遇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专家认为,此时正是重塑美国中产阶级的大好时机。哈佛大学商学院学者约瑟夫·富勒认为,技术学校和雇主应该加强联系,培养工人可持续谋职的技能,进入更高收入阶层。

  专家呼吁,进一步发展教育和创新产业,创造更多中高收入的工作岗位,以改善两极分化严重的社会构成。即使如此,随着技术进步,朝九晚五的工薪族迟早要成为历史。对于众多求职者,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对于以前的工薪族而言,只要找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就能指望公司照顾自己的生老病死。然而,俄亥俄州的勒内·莱蒙塞利认为,人们本来就该规划安排好自己的人生。

  她说:“我父母的职业安全感绝对比我强,他们就职于当地一家公用事业公司。在那个时代,他们忠于公司,公司也忠于他们。”

  莱蒙塞利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她喜欢设计制作首饰,并在网络商城出售。尽管起初收入不稳定,但多年下来,她开发的多个系列产品销售看好,如今生活安稳。

  心理健康师茹科夫斯基-塞林和丈夫特鲁瓦在密歇根州南部开了自己的诊所。她认为,人们应该意识到时代变了,美国中产阶级不可能永远享有二战后那种优越生活,那段时光“一闪而过,是不寻常的经历”。特鲁瓦说:“二战后,婴儿潮出现时,正是经济高速增长时。”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民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