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日前表示,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动力强劲,应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合力,破除基础设施投融资瓶颈。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显现,投资持续低迷,这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郑之杰7日在北京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上说,“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即便在城市,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也仅相当于欧洲的三分之一左右,要达到欧盟的水平还有10万亿美元的投资空间。”
“当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条件非常好。”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也在论坛上表示,从供给方面看,中国基建技术水平较10年前进一步提升,钢铁等原材料价格低廉;从需求方面看,发达经济体需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提振经济增长,这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动力。
专家认为,“十三五”期间,破除基础设施投融资瓶颈要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郑之杰认为,一方面,在政府债务不断攀升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除直接提供资金外,还可通过财政贴息、设立基金、投资担保等间接方式,发挥政府投资的增信和杠杆放大作用;另一方面,要打破垄断和各种形式的准入壁垒,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和投资保护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减轻财政负担,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率。
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在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方面,金融机构应加强融资模式创新,疏通融资渠道,利用国际国内资本市场,以购买、承销等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债券,吸引中长期资金及外国资金进入。 (记者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