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军报文章:迎改革大考:优良作风是根基
2016-02-16 08:55:07
 

  迎改革大考:优良作风是根基

  ■写在前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军队在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生命工程”和“胜利之源”,重整行装、蹄疾步稳,朝着海晏河清的目标大步前进。

  人民军队正奋发有为地迈进在改革强军的征途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改革强军的重大决策,人民军队雄鹰换羽、奋楫中流,果断踏上这条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

  强国必须强军,强军路在改革。改革强军,刷新的是观念,冲击的是利益,考验的是忠诚,检验的是作风。面对这场大考,我们该拿出什么样的作风?回望历史,人民军队在历次编制调整中,都曾作出过响亮回答: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高级将领整体“降职”,军长、师长改编后只能当旅长、团长,但无一人有怨言;上个世纪80年代,时任副总参谋长何正文作为百万大裁军的“主刀人”,刀口向内,让4名在部队发展很好的子女率先脱下军装;1998年,济南军区某师已准备撤编,接到长江抗洪命令后,立即心无旁骛投入抗洪抢险,凯旋后,随即加入到“裁军50万”的行列……

  可见,实现改革强军,建设强大军队,优良作风是根基。

  注重实干,用行动说话,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作风建设,党员干部是旗帜、是表率,改革强军,党员干部依然是旗帜、是表率。落实改革强军各项任务,要靠各级党员干部的实干作风做保障,靠发挥“百将一心,三军同力”的表率作用做保障。否则,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再美的愿景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每名党员干部当以史为鉴,以先辈为榜样,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改革强军中不做回避矛盾的“鸵鸟”,不当阻碍道路的“绊脚石”,在需要见证“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的关键时刻,用绝对忠诚和过硬作风,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如何正确看待改革的利益得失和个人进退去留?如何在编制体制调整的情况下心无旁骛稳心尽责?2015年底,黑龙江省军区请原政委马学义为全体党员干部讲了一堂党课。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工作,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干事,一如既往干干净净为官——

  “为官谢幕,告别迎来送往‘老一套’”

  我于1955年出生,到去年满60周岁,达到服役最高年限,9月份从黑龙江省军区政委岗位上退了下来。作为一名党龄40年的老党员,我是这几年全党全军转变作风的见证者,更在退休前后真切体会到了新变化带来的新气象。

  2015年春节期间,我岳母去世。按照老家传统和过去做法,总要请亲朋好友来送送老人,并答谢一番。但这次,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没有通知任何人,只是向党组织作了汇报,收到组织送的两个花圈。我的下属、一名军分区领导想过来看望一下,我说啥都没同意。

  我腰部有伤,去年上半年又发作了。家属过来照顾我,有人建议像以往那样找个公务员,帮着拾掇拾掇,被我拒绝了。我和家属吃机关食堂,每月交伙食费。家属外出都是自己买火车票,坐二等座,从未让公务人员代买过一次。外出会诊看病,我只让家属和卫生处一名同志陪同,住院时只住一个很小的单人间。

  我总觉得,提职和退休都是党的事业需要。党员干部时刻要牢记使命和责任,在作风建设上当好表率,率先跟“老一套”告别,不能老想着领导身份待遇。尤其是为官“谢幕”之际,更不能放松党性和作风要求。去年,按“三严三实”要求清理私客公待问题时,我带头上交了5万元钱,并提议党委常委们也要交。在此之前,也是在我的倡议下,常委每人每年主动交5000元、部门领导每年交3000元作为陪餐费。我觉得,这是一个党性和态度的问题。我们一带头,官兵们全都表示认可赞同。在去年理论轮训班上,我作了“树立政治工作威信从我做起”的交流发言,当讲到“立威不立威,关键看政委”时,赢得了参训同志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

  行率则众从,身先则众信。退休前,有人建议我搬进面积大一些的军职房,我说啥也没搬。我在省军区党委全委扩大会议上郑重表态:“你们看我的,我怎么干,你们就怎么干。”并对组织庄严承诺做到“四不”,即:不参加送行宴、不下部队告别、不接受纪念品、不举行告别仪式。正式退休那天,省军区党委班子想在招待所给我饯个行,我谢绝了好意,仍在食堂吃自助餐,并严格执行规定,没喝一滴酒。

  在我的带动下,省军区10名面临退休的师职领导干部全部跟迎来送往的“老一套”告别,没有一人向组织提非分要求、没有一人突击违规办事,按新标准退休退出高标准,按新要求退休退出新形象。大家都说这样挺好,平平淡淡最见党性。

  现在,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大幕已经拉开。面对改革这场“大考”,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该拿出最优秀的答卷。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人人有责,人人受益,能为改革强军提供坚强的思想和政治保证。1月初,在参加一次双重组织生活时,武警交通九支队支队长李论在党小组会上汇报思想时,谈到了作风建设带来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可喜变化——

  “摆脱应酬,还是家常便饭好”

  不久前,中央国家机关的一位司局级干部发帖说道:感谢八项规定,经过两三年的洗礼熏陶,突然发现自己是八项规定的受益者,下班能回家吃饭了、不再胡吃海塞了,有时间看书思考问题了、精神世界丰富了,工作状态提升了。

  这番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担任支队长6年来,我能清晰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点滴变化。

  作为基层单位,接待曾是件难以回避的事。那时候,上级领导或工作组一天来三五拨并不鲜见,支队要专门研究接待流程,精心安排,专车接送,以显得热情重视。来人多了,我这边吃几口,那边敬几杯,往往一顿饭同时陪上两三桌。支队驻地毗邻著名风景区,越是放假时节来人越多,最多时一天能派出20多辆次的接待用车。此外,我们与地方有大量往来,也少不了请客吃饭联络感情。

  繁重的应酬,一度让我深受其苦,妻子多次抱怨,正在读中学的女儿也经常在电话里说:“多想和爸爸一起吃顿饭啊。”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军委十项规定下发,反“四风”正作风不断深入,特别是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支队党委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诸多困扰单位和我本人的问题迎刃而解。

  支队撤除常委小灶,明确接待标准,让公务接待变得简单透明。前不久,总队一名主要领导带3名机关干部来队检查工作时轻车简从,不论职务高低,都是自带洗漱用品,和官兵一起吃自助餐,没让支队开过一次小灶、加过一次菜。临走前,按照标准足额交纳了228元伙食费。

  支队招待所从前年开始,不管工作时间还是节日放假,都变得冷清起来。我查过2015年“五一”“十一”长假期间招待所入住记录,那段时间只接待了两批工作组。年底审计,没有发现一张游览区门票,没有一张在外住宿和用餐的发票。

  公务接待划出硬杠杠,带来的好处多方显现:隐形开支的滋生土壤被根除,党委能把更多资源投向战斗力、投向基层。摆脱人情往来,支队依法办事更加公开公正。结合专项清理整治,我们对干部任职回避、报销手续不齐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改,调整5名中队主官,推荐36名技术学兵,上下反映良好。我现在每天回家吃饭已成为常态,不用喝酒不必应酬,工作状态一天比一天好。

  不论作风建设还是改革强军,都需要严明的纪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军坚决贯彻习主席全面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策部署,频出反腐重拳,强力正风肃纪。不仅使党员干部受到约束教育,也让执纪部门发生了深刻变化。去年底,在党委述职述廉会上,陆军第31集团军某团纪委书记罗学斌结合本职,讲述了纪委开展工作的种种变化——

  “执纪问责,我们心中更有底气”

  回顾近几年工作,作为纪委书记,我最大的感受是:执纪问责我们更硬气了,常态监督效果更明显了。

  作风建设刚开始那阵,纪委对执纪尺度心里没底,有时只能对一些“习以为常”的问题睁一眼闭一眼,对个别有问题的党员干部以“拉袖子”为主。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后,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深入开展,随着正风反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和强力推进,随着党内法规制度的制定印发,我们执纪问责明显有底气了。

  2015年6月,机关一名部门领导带一名股长应驻地朋友之约,外出就餐时违规饮酒,导致一人头部轻微受伤。说实话,放在以往,这可能不是什么大事。刚开始,纪委个别干部有些为难。但团党委明确表态:“在法规制度和三令五申强调的情况下,仍顶风违纪,这种歪风必须刹住!”

  我带领纪委调查处理此事时,得到团党委大力支持。很快,我们拿出意见并经团党委研究通过,给予两人行政严重警告处分,将那名股长调离岗位。

  这次处理,向全团官兵释放出有纪必依、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形成强大震慑效应。事后,两名受到处分的同志跟我说,对处理结果他们心服口服,今后再也不敢在法规制度面前有半点侥幸心理和闯关思想了。

  总结这次执纪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对违反纪律规矩的人和事动真格下狠手,才能让敬畏法纪、严守法纪成为一种信仰追求和自觉行为。

  军队改革号角已经吹响。为改革保驾护航,纪委负有重要责任。去年底,团纪委在网上公开上级和本级纪委举报电话和信箱,向每名官兵发放党风廉政建设服务卡,还在基层聘请了27名风气建设监督员,让官兵一起参与热点敏感问题处理的全过程,形成上下联动抓作风的立体监督体系,违规违纪问题再也无处遁形。

  去年底,我们研究基层上报的入党人选时,发现有名平时表现一般的战士入选。纪委调查发现,原来是一名上级领导为这名战士入党的事向连队打了招呼,党支部碍于人情降低了入党门槛。最终,团党委撤销了这名战士的入党资格,对该连党支部正副书记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党支部做出深刻书面检讨。同时,我们还把此事如实上报了那名上级领导所在单位党委。

  改革强军,是创新者的事业,更是实干家的舞台。面对改革,服从比表态更重要,行动比认同更关键。在新年度第一次党委议训会上,火箭军某通信团团长刘刚回顾了以身作则加强训风演风考风,以实际行动支持拥护参与改革的心路历程,获得党委一班人高度认同——

  “聚焦中心,谋打赢的心思更集中了”

  2015年底,我和政委王庆同时被火箭军评为“军事训练一级个人”。这是我团组建以来,两位主官首次同时获此荣誉。这既是对我们个人的肯定,也是我们团狠抓训风演风考风,用谋打赢的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大考”做出的一次回答。

  军队因打仗而存在。加强作风建设,归根到底要落实到战斗力上来。改作风以来,我们把纠治训风演风考风当作重要抓手,坚持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

  以往,团里组织通信光缆接续训练,一直是在固定训练场进行。“未来战场环境瞬息万变、地理位置错综复杂,这样的训练能适应需要吗?”党委研究后,果断决定从此将部队拉到荆棘密布、灌木丛生的野外环境开展通信组网演练。可演练紧要关头传来消息,抢修小分队在接续点准备作业时,被几条毒蛇围住。

  此时有人建议,考虑到官兵安全,这次演练还是暂停为好。“真正的战斗中,就算明知会牺牲,军人也要毫不犹豫冲上去。”我说出自己的想法,亲自赶赴分队作业点和官兵一起驱离了毒蛇,然后继续演练。

  我留意到,战士们见我向危险冲去时,眼中充满了信赖和敬佩。

  千难万难,领导带头就不难。去年以来,在实战实训中,党委驾驶“第一车”、架设“第一杆”、打响“第一枪”,既练强了自身素质,也成为带动官兵的动力。

  作风就是凝聚力,作风就是战斗力。加强作风,就要大力查纠与战斗力要求不符的问题。前不久,三营刚刚从野外开展高强度组网训练返营,正准备放松休整,我突然下令:部队紧急机动到某地开展通信支援演练。此时车辆缺油、人员不整,有些人对此时拉动表示了担忧:“部队会不会出现纰漏?”

  “战争不会等你准备好了才打响。任何时候,部队都应该保持枕戈待旦、箭在弦上的状态,不能有一丝松懈。”我这样说。果然,这次紧急拉动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对地形地域和天气状况不熟,车辆机动途中被阻;由于后勤物资伴随保障不及时,官兵体力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延误战机……拉动结束,我们对这些问题一一分析纠治,使战斗力上了新台阶。

  ■不是尾声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们欣喜看到,随着作风建设越抓越紧,制度笼子越扎越牢,执纪问责越来越严,清风正气涤荡座座军营,凝聚起改革强军的磅礴力量,为改革强军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改作风和改革都重在一个“改”字。既然要改,必然会打破桎梏障碍、冲破沉疴旧习,必然会触及利益藩篱,带来得失进退。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壮士断腕的毅力、利斧破冰的勇气,更需要顾全大局的胸怀、敢为人先的担当。只有始终保持拉弓满弦的状态,一以贯之、一鼓作气、一抓到底,才能坚定不移朝着“改”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强军兴军目标。

  良好作风是改革基石,也是构成战斗力本身的重要一环。“官奢兵必逸,兵逸必失利”。放眼未来,不管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如何变化,不管编制体制如何调整,人民军队都要守好优良作风这个传家之宝、克敌利剑。心中常想、手中常抓、方法常新、效果常有,让优良作风融入血脉,才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

  力由风起,风由人聚。汇聚改革强军力量,需要党员干部率先擎起正风肃纪大旗,需要军队每个细胞的积极参与。

  作风建设,一步迈出,永远在路上。

  (记者杜康、吴敏,特约记者李祥辉、石榴,通讯员范俊刚、胡泽宇、朱乾坤、李殿光协助采访整理)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