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资讯抢鲜报
青岛将缩减公租房建设数量 扩大货币补贴范围
2016-01-29 14:45:00
 

  我们漂泊了大半辈子,赶在晚年住上了好房子,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希望5年后日子越过越好,两个儿子及儿媳的工作能更稳定,孙子也能找到自己的奋斗方向,孙女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聂书生

  结束了几十年的漂泊生活,年过六旬的聂书生和王翠叶夫妇搬进了国信紫云台公租房小区,这里距离地铁3号线双山站步行仅5分钟,而且房子交付时就是精装修,更让他们高兴的是,每月房租只需360元,这样的便利与实惠是他们做梦也不敢想的,晚年幸福生活由此拉开序幕。

  据悉我市已连续九年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市办实事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保障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我市保障房建设多项制度创新得到了国家、省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肯定,先后荣获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2万套,一个个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住房梦”。

  在平房里住了20多年

  昨日上午11时,记者来到位于市北区宁安路与伊春路交汇处的国信紫云台小区,十几栋板式高楼拔地而起,小区环境优雅。走进小区7号楼1007户聂书生家,记者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这是一套建筑面积为57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新房,采光通风观景效果非常好。

  记者赶到采访时,老两口正忙着包馄钝,等着小儿子一家过来聚餐。不一会儿,门开了,小孙女蹦蹦跳跳跑进来。见到孩子,老两口乐得合不拢嘴。这样的幸福生活,也许在别人家稀松平常,但聂书生一家为此却盼了十几年。

  说起这半辈子的漂泊,今年68岁的聂书生感慨万千。他和爱人王翠叶在台东的南仲家洼村的棚户区平房里生活了20多年,两个儿子先后在这套仅有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出生,“房子实在太小了,俺一家四口都是打吊铺,厨房也是临时搭出来的,没有独立卫生间,家家户户上公共厕所,那条件艰难得简直没法形容。”聂书生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整个棚户区迎来了拆迁改造,本以为能稍微松口气,但就地安置的新房分到手后不久,小儿子面临结婚,“新房也不大,就四十来平方米,小儿子一结婚,我们老两口就搬出来了,大儿子也搬去单位住了。”王翠叶说。

  收入微薄回农村生活

  而此时,由于常年的劳累,聂书生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他提前从单位病退了,每月只有640元,而他的老伴没有稳定工作,只能打点零工,两人收入微薄,再除去聂书生看病吃药的费用,所剩无几。为了节约开支,老两口只好搬回了威海乳山农村老家。在这期间,大儿子所在的单位最后一次福利分房,大儿子结婚用房有了着落,老两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两人本以为就这样在农村一直生活下去了,没想到2012年事情迎来了转机。

  “我们一直在乳山农村住,也不知道咱青岛开始给低收入家庭建房子,而且租金很便宜。2012年儿子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后,就跟我们说了。仔细对照政策后发现我们也符合申请条件。”聂书生说,为此儿子们就开始忙着准备各种申请材料,2013年把申请递上去后获准通过。

  新房精装入住每月只需360元

  经过2年的耐心等待,2015年5月终于等来好消息,地处伊春路的国信紫云台和辽阳西路的远洋自然两个项目共推出将近500套公租房。“当时等候选房的家庭很多,所以我心里也没底,到底能不能入围。后来看到报纸上公示的排序,俺家综合打分排在425位,我当时就泪流满面。”尽管事情已过去了半年多,昨日聂书生跟记者说起这事仍激动不已。5月21日分房领钥匙,“我当时一拿到国信紫云台新房的钥匙,就回家先搬了床被子进来,当天就铺在新房地板上睡下了,好多人笑话我这么心急,哈哈!”聂书生对新房赞不绝口,走进他的新家可以看到,每个房间都装上了原木色的门和门套,安装了节能灯具,而且铺上了中档强化地板,卫生间和厨房都铺设了白色的瓷砖,特别干净。

  据了解,我市在保障房户型设计上,努力做到“户型不大、功能齐全”。在装修标准上,要求廉租住房及公共租赁住房统一进行装修,满足居民基本入住需求。在配套上,确保水、电、气、暖、电话、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与商品住房同步到位,让低收入家庭与其他群体共享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

  更让老两口安心的是,由于他们一个身体有大病,一个是失业,按照我市政策,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入住公租房时租金有优惠,他们一家每月只需360元。小区周围配套非常完善,距离地铁3号线双山站步行也就5分钟,和两个儿子相距也不远,每周孩子们都会过来大聚餐,老两口终于尝到了生活的甜滋味。

  【制度】 得益配建制频现“地铁房”

  记者采访我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了解到,之所以保障房建设中会频频出现“地铁房”,主要得益于配建制度。据了解,我市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配建制”是指我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必须与商品房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等质量,居民由此可以享受与大住宅社区一样的商业、教育、交通配套,低收入家庭可以就近享受城市的公共生活配套。“凡是规划为住宅的房地产项目,全部要配建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陈立新说,其中新增建设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按不低于20%的比例配建;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项目,扣除拆迁安置用房后,按不低于5%的比例配建;企业用地规划为住宅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按照25%、30%、45%的比例配建。对不适宜配建的土地,要提取相应比例土地出让金用于集中建设项目用地的征收补偿。配建制度的实施,有力地保证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用地供应。

  有了这一制度的保证,保障房项目中“地铁房”“海景房”在我市并不鲜见。2013年公开销售的首批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项目当中,凯景广场项目便是典型的配建项目之一。该项目地处市北区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紧邻地铁3号线,共配建经济适用住房307套,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而在聂书生所在的小区附近,双峰商业广场项目也配建了201套公租房,紧邻双山地铁站;海尔时代广场项目配建了250套公租房,距离清江路站10分钟左右。

  【盘点】 我市已建保障房23.2万套

  截至目前,我市已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三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实施的第一轮三年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基本解决了3.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2011-2013年实施的第二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计划由上一规划期开工建设2.4万套增加至6万套,保障家庭由上一规划期的3.5万户增加至6万户。至2013年末,我市在第二个规划期共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7万套,超额完成规划目标。2015年我市计划建筹保障性住房10000套(户),截至10月中旬,已开工建设房源10196套 (含发放租赁补贴1105户),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2%,顺利完成我市保障性住房建筹任务。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2万套,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新一轮的住房保障发展规划期内,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市区规划为住宅的建设用地将优先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当前我市正在研究编制 《青岛市十三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期内将统筹解决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人才等中等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十三五”期间,在保障方式上,我市将采取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予以保障。逐步缩减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数量,同时扩大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将住房保障方式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通过多种形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大众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