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梁平委员:去产能不能“喜新厌旧”
2016-03-06 18:16:00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佘颖)这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2015年,高科技、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也让中国经济看到了新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原陕西能源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梁平认为,对于正在转型中的企业来讲,新动能的出现的的确确是个重大利好消息,指明了产能调整后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发展。

  但是,梁平也强调,去产能过程中不能喜“新”厌“旧”,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事,对旧产能要关注,盘活存量资产。

全国政协委员、原陕西能源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梁平 记者 佘颖/摄

  他的体会来自一次调研。去年,梁平去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调研,见到了我国生产的8万吨水压机。巨型模锻液压机主要用于航空发动机、舰用燃气轮机大型设备的锻压,是象征重工业实力的国宝级战略装备,世界上能研制的国家屈指可数。当年我国曾将万吨水压机研制成功与原子弹爆炸相提并论,视为国之重器。但现在,这台8万吨水压机却因为加工需求量不足而闲置吃灰。

  “中国是大国,有些东西必须要有才能立足世界,不能说生产航空母舰还要去国外加工部件。”梁平觉得如此重要的设备白白闲置很可惜,“我国还有大量类似的存量资产,当年投巨资研究,技术在现在也属于先进。在发展新动能时,也要盘活这些存量资产,让他们发挥应有的作用。”

  至于应该如何去产能,梁平也有自己的想法。“当前错综复杂的局面,许多问题比较复杂,从战略层面上清楚了,但怎么落实还不清晰。”他建议加强调查研究,让政策和策略更加有针对性。

  过去政策的调整、新政策的出台,往往是建立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比如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遇到困难时,周总理亲自去河北调查4个昼夜,一些副总理下基层调查长达数月。回来后,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更为可行,帮助中国经济度过了难关。

  梁平认为当年的做法为当前工作提供了典范。“要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智慧来自社会实践,来自人民群众,一定要避免关在房间里头开药方,时髦名词一大堆,可行性不强。”梁平相信,如果措施得力,中国经济一定能打个大胜仗。

  代表委员小资料

  梁平,男。全国政协委员、原陕西能源集团公司党委书记。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