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沈仁康代表:稳健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
2016-03-06 16:09:00
 

全国人大代表、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 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子源/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6日讯(记者 郭子源)“金融机构要通过综合化经营拥抱开放的时代,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谈及新常态下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与方式,全国人大代表、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个经济体越开放,金融需求就越多元化,金融转型的目的是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他认为,从目前来看,传统银行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需求,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等各类资产多元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为此沈仁康建议,应统筹规划,从四方面入手稳健推进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步伐。

  “一是为便于银行开展综合化经营、减少不利的制约因素,建议在监管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宽容度和创新支持,特别是银行在风险管理架构完善、风险控制较为良好的情况下,可以支持银行加快尝试综合化经营。”沈仁康说,“二是从更大程度上修订《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政策,新的政策应该充分考虑经济金融的现实需求和市场化要求,以增强银行综合化经营、全资产经营能力,降低社会融资杠杆水平。”

  “三是加快培育金融市场,特别是规范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良好环境。”他表示,“四是要创新跨金融领域内的监管模式,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把握创新和风险管控之间的平衡关系。”

  风险管控水平也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究竟应如何平衡服务实体经济与有效防范风险之间的关系?

  沈仁康表示,应盘活存量,提高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一是加快稳步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二是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简化不良资产清收司法程序;三是进一步丰富商业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和渠道,降低经营成本。”

  他认为,加快资产证券化步伐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积极性。“现阶段,投资作为三驾马车在稳定经济增长中仍将保持重要作用,保持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在基础建设投资等业务领域必然会产生大量‘存量资产’,银行的服务能力将由此受到资本充足率等财务指标的约束,可通过证券化的方式盘活这些存量资产,释放空间。”

  为此,沈仁康建议加快建设国家层面的资产证券化法律体系,建立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优化税务处理模式,明确统一的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准则,加快培育买方市场和相关中介结构,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以增强商业银行经营性资产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融资成本。

  代表委员小资料:

  沈仁康,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浙江东阳人,1982年7月参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现任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更多报道请见“中国信心——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经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