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26日讯 (记者赵淑兰)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在今日召开的中关村示范区2016年园区工作会暨“双创”经验交流会议上表示,“十二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实现了“四个突破”,这些突破标志着中关村“十二五”时期圆满收官,初步建成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引领首都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9个百分点;企业专利申请量较2010年翻两番,创制标准增长2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比保持在60%以上,高精尖经济结构初步形成。在首都创新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初步实现由“示范引领”向“引领支撑”的转换。
--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实现新突破。实施1+6、新四条、新新四条等先行先试政策,十余项政策推广至全国。建立了部市会商、院市合作、军地融合等工作机制,形成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创新组织模式,实现了由单一领域、碎片化改革向系统性全面创新改革的初步转变。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实现新突破。探索形成了六大要素、三大环境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国家部委支持下,建设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高端创新资源加快集聚。车库咖啡、创新工场等创新型孵化器纷纷涌现,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创业进入新时代。
--提高对外辐射和全球影响力实现新突破。小米、滴滴、58同城等企业在中关村诞生并迅速成长,成为移动互联网和分享经济时代的领跑者。百度、京东入围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联想、中芯国际、紫光、京东方等企业,跻身所在领域世界前列。
中关村示范区2016年园区工作会暨“双创”经验交流会议还披露:经初步核算,2015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0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增加值5557.4亿元,同比增长12.2%,对北京市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8%。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收入占比71.6%,显示出示范区高精尖经济结构加快形成。
增长得益于中关村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进一步释放了创新创业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和动力转换。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主会场活动和第32届国际科技园区协会(IASP)世界大会成功举办,使中关村的战略支撑能力、创新引领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增长还得益于示范区70余项改革试点在稳步推进,政策创新引领全国。企业专利申请量突破6万件,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全市1/5。创业呈现天使投资+合伙人制+股权众筹等六大新趋势,新创办科技型企业2.4万家。中关村创业大街日均孵化企业4.9家,成为引领我国创新创业的新地标。
同时,跨京津冀的科技创新园区链初步形成,中关村核心区功能强化,中心城区分园加快转型升级,郊区十园经济增速是示范区整体的2倍。企业“走出去”进程不断加快,已累计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571家,全年发起海外并购36起,同比增加15起,并购金额达525.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