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针对不再建设封闭小区的规定,发改委专家表示,不是所有小区都变公共道路。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胡乃军在《我财经》节目中示:“党中央的这个决议不是为了打开小区而打开,而是为了疏解城市交通的堵塞,缓解城市病。之后还要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去逐步执行,因为物权法中明确说明,社区公共设施,包括绿地、停车位,都属于业主的共同财产,一旦一些小区真正打开,那么其中的软硬件都需要逐步完善,做到既能维护业主权益,又能够疏解交通。”
胡乃军建议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一些大院、家属小区,应该率先垂范,先做出开放的姿势,能够增加政策的社会公信力,也降低社会对它的一些不同方面的认识。(中国经济网记者 贾佳)
下是本条新闻的播报内容:
【播报】接着来看今天财经今榜第三位的新闻。
据媒体报道,关于“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的规定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这一条。对此,国家发改委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打开已建成住宅小区不会一刀切,也非简单“拆墙破院”,如果某住宅小区的道路公共化之后,对城市干道的交通流量没有影响,那也没有必要去改。
即使对于新建住宅小区,《意见》也强调了“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有的远郊住宅小区也不是一定要采用街区制,这都要看具体规划情况。大规模的封闭小区打开之前,还需要做好路网规划、规划衔接等一系列工作。在开放小区具体实施上,还要从物业管理、治安、物权等方面出台后续配套政策。
【点评】胡乃军
【追问】对习惯了围墙带来的安全感的内地住户来说,街区制带来的最大忧虑或许就是安全问题。您觉得应该怎样借鉴香港的经验?
相关文章:
[我财经]艾学蛟:证监会换帅倍受期待 新主席应烧好“三把火
[我财经]艾学蛟:新城市规划可防官员任性 交通望“死而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