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新三板企业近期公告由协议转让转为做市交易。本周以来有超过70家企业发布类似公告。分析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年中进入创新层的公司可能占到总挂牌公司家数的10%左右。
冲刺创新层
Choice统计数据显示,这70家由协议转让变更为做市交易的公司做市商数量均不低于6家。实际上,变更为做市交易的公司近来保持快速增长,这与新三板的分层设置方案有关。
根据分层方案,新三板进入创新层共有三个标准。标准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最近两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最近3个月日均 股东人数不少于200人。标准二:近两年营收连续增长,且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近两年平均营收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元。标准三:最近3个月日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
分析人士称,从操作层面来看,标准一偏重于资产的体量和股权分散度,标准偏重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对于企业而言“非一日之功”。标准三主要依赖于做市商的作用,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因此不少准备冲刺创新层的新三板公司选择了标准三作为方向。
方案同时提出,达到上述任一标准的企业,须要满足在最近3个月内,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的比例不低于50%,已挂牌公司2015年年报披露截止日(2016年4月29日)后,根据分层标准,自动筛选出符合创新层标准的挂牌公司,于2016年5月正式实施。
预计10%企业达标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大致有450家企业达到创新层的标准;截至1月28日,有150家左右企业公告转为做市,且做市商为6家或6家以上。
有投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最终达到创新层的公司应该不到700家,而目前新三板的挂牌公司已经接近5700家。“到4月底,新三板挂牌企业预计会在7000家不到,这意味着进入创新层的公司或占到总挂牌家数的十分之一左右。之前有质疑认为创新层标准设置过低,将导致创新层公司太多,但最终这个数字应该能够接受。”
从制度层面看,优先股及分层制度征求意见被看作是2015年新三板最受关注的政策红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逐步进入落实阶段,监管层再度强调加快完善“新三板”制度规则体系,包括转板试点、增量资金入市、公司债权融资等制度创新有望加速推出。
与分层方案相配套的制度部署也将提速。一方面,进入创新层的企业可享受更多融资机会,同时也要接受更严格的监管,有更多的信息披露义务;另一方面,退出机制也在加速酝酿。此外,新三板的转板制度颇受期待。有券商新三板业务负责人认为,新三板实行注册制挂牌,而目前主板的IPO仍然是核准制,在主板没有实行注册制之前,给新三板公司开通转板会形成套利通道。但也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尽管转板没有法规障碍,但在主板实施注册制之前难有真正意义上的转板。
监管将趋于严格
上述投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今年5月份之后,将是冲击创新层周期的启动。“之前的分层方案提出,进入创新层需要满足最近3个月内实际成交天数占可成交天数的比例不低于50%,或者挂牌以来完成过融资。从操作技术来看,1月29日之后,完成这两项几乎不可能,尤其是融资方面,考虑到春节因素,挂牌后立即进行融资也很难在3个月内完成。”
“对于一些资质较好的公司,建议把挂牌时间点选在4月29日之后,企业有充裕的时间准备,业绩比较好的企业可以直接启动融资,依靠标准三的企业也有时间和做市商进行谈判。”该人士同时表示,业内猜测后期分层方案或许存在微调的可能。“比如考核3个月的成交和融资因素,达到一个条件即可;而后期不排除这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2016年在监管层面肯定会趋于严格,冲刺创新层难度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