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经济
选股容易择时难 “公奔私”闯关不易
2016-01-04 10:09:00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婷 吴君

  穿越2015年跌宕起伏的A股市场,“公奔私”的基金经理总体表现平平。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京沪多位“奔私”基金经理后了解到,随着舞台和角色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心态和操作思路的转变,究竟是择时还是选股,是基金经理需要磨合适应的关键问题。

  “择时”难适应

  多位“奔私”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最不适应的就是择时,从公募承袭而来的选股理念可以一以贯之,但要更灵活地把握买点和卖点。

  “2009年之后,A股市场上的投资风向就有所改变,价值股表现是偶然的,小市值、类似壳的公司表现则是持续的,这取决于市场风险偏好,而市场风险偏好又取决于流动性和大家对经济的看法,这就要求投资者每年都要把握一到两次买点和卖点,所以,私募一定要做择时。”上海倍霖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杉表示。

  高杉直言,自己在“奔私”后除了关注流动性指标、把握宏观经济,在技术分析上也下足了功夫,从操作角度看,对择时的作用还比较大。

  北京某“奔私”基金经理表示,择时并非自己所擅长,“奔私”之后,也开始补足择时短板,在趋势向下时降低仓位。

  “心累”承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也有基金经理在奔私后意识到择时的重要性,并在操作上跟随私募的一些特性灵活控制仓位获取收益,但在心态上却始终“拧巴”,认为这并非是投资的价值所在,“快进快出很没意思”,投资理念上的不适应表现明显。

  北京某基金经理表示,感觉“奔私”后操作上更容易变得短线,比如看好某只股票涨10倍,原来可以长期持仓,但现在半途跌得多就要考虑降低仓位,从而导致错失长期机会。

  尽管需要心态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不少“奔私”基金经理也越来越注重稳健操作。高杉称,目前公司的总体原则就是稳健第一。新产品刚刚成立时原则上仓位不超过五成,只有在做出安全垫之后,才会把仓位限制放松至八成,直到有10%安全垫时,仓位才没有限制。存续产品净值出现最大峰值回撤超过8%时,仓位降到50%以内,并召开临时投委会进行专题讨论。此外,交易部每日给出公司所有产品交易报告,供基金经理做盘后分析,如果单日回撤达3%,当天必须给出解释说明和后续操作计划。

  此外,北京某“奔私”基金经理建议,引导投资者从长期角度看待私募业绩表现,中国资产高收益时代已经过去,投资者要降低预期,并呼吁私募和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应当匹配。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基金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