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周小川:没必要采用过度的货币政策
2016-03-14 07:47:38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2日的全国人大记者会上表示,如果国际国内没有大的经济金融风波事件,还是采取比较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要采取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的方法来实现经济目标。

  他强调,中国已经决定更多地依靠内需,不过度依赖出口来实现GDP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包括以汇率刺激出口的政策,对实现未来目标所起到的作用不大,“我们不会倚重这个”。

  而对于资本外流,易刚、潘功胜两位副行长均表示,外汇储备下降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藏汇于民”来解释,目前跨境资本流动正在向基本面回归。

  不用过度货币政策刺激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今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

  在记者会上,周小川介绍了货币政策的“光谱”,阐述目前中国采取的货币政策。他说,货币政策共分5段,宽松,适度宽松,稳健,适度从紧,从紧。每个表述方式,都代表着一个区间,有一个范围,中间的台阶还是比较大的。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处在稳健的区间内。

  适度宽松不同于周小川在G20上海记者会上所表述的“稳健略偏宽松”。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易纲此前在住地对上证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历来根据经济数据不断优化,目前来看主基调还是‘稳健’的。”

  “目前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多,所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是‘灵活适度’,我在上海记者会上也说过目前的货币政策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这也是符合从2015年到目前的实际状况的。当然,货币政策历来是动态调整的,根据经济形势实时地、动态地进行调整,这就是‘适度’的含义。”周小川在记者会上说。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出口总值1.96万亿元,同比下降13.1%,进出口总值3.31万亿元,同比下降12.6%,有评论认为我国的外贸形势十分严峻。

  周小川解释说,分析外贸数据时,不能只用个别月份,也不能不考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因素。从物理数量上看,中国大宗商品进口的数量还是增加的,但由于价格下跌,按金额统计进口量就减少了。原材料价格下跌,出口产品价格也下降,但附加值不一定降了,对出口企业来说损失不见得很大。从净出口的角度看,我国去年货物贸易顺差近6000亿美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货物贸易顺差接近5700亿美元,2015年中国出口产品在全球的份额也略微提高了。所以说,没必要用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来刺激出口。

  资本流出呈收敛态势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减少5127亿美元,为1992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缩水,引发市场人士对资本大规模外逃的担忧。

  易纲在12日的记者会上说,把时间拉长了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资本流入的势头明显,2013年时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加了5000亿美元。在流入过程中,大部分是正常积累的经常项下的顺差,还有一些对华直接投资,当然也可能包含一些额外的资本流入。预期变了,择机掉头,也没什么奇怪。

  流出的外汇储备去了哪儿?易纲分析认为,大部分可以用“藏汇于民”来解释,即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以市场购汇的方式,被企业、银行和居民买走了。

  他说,分项来看,企业和居民在境内的美元存款,2014年增加了1000亿,去年又增加了几百亿,这还没统计持有的境外美元存款。金融机构去年也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增持了大约1000亿的美元头寸。同时,企业也注重优化资产负债表,偿还了近1000亿美元的外币贷款。

  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说,在我国的对外资产中,官方储备资产所形成的对外资产在逐年下降,目前占比不到60%。从近几个月的数据看,跨境资本流出是收敛的,正在逐步向基本面回归。

  “由市场优化资产负债表所形成的美元需求是有限度的,调整到一定程度就差不多了。未来可以预见,资本的流入流出还会在正常的范围内。中国经济有韧性,一些不平衡的因素可以通过资本流动和汇率机制实现弹性调整,把不均衡慢慢向均衡、可持续的方向调整。”易纲说。⊙本报两会报道组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上海证券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