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如何?振兴实体经济,企业应如何作为?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11日就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召开记者会,5位政协委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就提振中国经济信心中的热点问题作出回应。
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发展
对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表示,虽然实体经济放缓,但“调结构、转方式已经出现了非常令人鼓舞的积极变化”。傅成玉称,首先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这是我们多年调结构取得的非常好的结果”。
“同时我们还看到,高科技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一般工业,在经济下滑、传统动力减弱的同时,新的动力在持续增长。”傅成玉称。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同样表示,目前虽然出现了钢铁、矿产等行业的低端产能过剩,但需求日益旺盛的现代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还有智能产业,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区域发展、绿色发展机遇千载难逢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彪认为,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给中国经济提供了无限广阔、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是区域发展的机遇,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东北振兴等;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机遇;三是绿色发展机遇。
中国经济体制优势不容忽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卢志强认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所谓“硬着陆”指的是经济大起大落,这显然不符合中国经济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卢志强称中国经济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体制优势”。“中国市场经济是双轮驱动,既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出现困难的时候,中国体制的优越性就格外突出。”卢志强表示。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片蓝海
对于服务业在GDP中占比已经过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服务业已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特别呼吁各级政府重视和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它与制造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徐冠巨表示:“到2020年,如果我们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增加10个百分点,提升到25%,就可以带来12万亿的增长空间。我测算了一下,由此可以带来2500万人的就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片蓝海。”
“我在这里呼吁,希望消费端的‘互联网+’大军向生产端看一看,我觉得这里必然有很大的空间。”徐冠巨表示,这将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带来巨大的动力。(记者 吴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