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互利共赢“升级版”
2016-03-11 09:48:28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周文其 詹婷婷 张展鹏)奇瑞的最新车型10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上市,这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第一次将“首发”市场瞄准海外。智利正是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

  分析人士认为,奇瑞此举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企业深入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的直接体现。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实现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自2012年起,中国企业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三。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和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中国提升了整合外部资源能力和跨国经营水平,同时补充了东道国资金缺口、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报告的撰写人之一、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处处长张金诚坚信,“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持续提升对外投资的水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互利共赢的“升级版”。

  自2000年中国“走出去”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呈现出主体结构更趋合理、区域范围不断拓展、涉足领域日趋多元、“走出去”模式日益深化等特点。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晒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成绩单,中国已经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力不断提升,为沿线国家带来更多发展的可能。

  被称为“一带一路”样板园区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由中国一家民企牵头与柬埔寨方面合作创建的。据悉,未来几年,该园区有望成为300家企业入驻、10万产业工人就业、20万人口居住的一座宜居新城。

  “中国企业促进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促进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张金诚说。

  “十三五”期间,当“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世界将受惠于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更深入的参与。中国的企业积极“走出去”参与全产业链竞争、合作,将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相关技术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奇瑞累计投入300多亿元人民币研发费用,先后与拜耳、法雷奥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展开合作,涉及发动机、新材料、汽车电子、汽车照明等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诸多领域。随着合作深入,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我们在海外建立了14个生产基地、1100余家经销网点、900余家特约售后网点,给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说,中国“走出去”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企业也愈发被世界需要。

  中国同样需要世界。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回答“如何看待中国质优价廉的装备和产能走出去”的问题时表示,这有利于中国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扩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有利于相关国家加快发展、扩大就业。

  “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通过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助力供给侧改革。”张金诚说。

  知名工程机械企业徐工集团在欧美亚多个国家拥有制造基地,2011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一半时,徐工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走出去,如今该集团已建成德国研发中心,聘请当地50多名工程师,钻研如何实现产业技术升级、让产品更好地打入全球市场。

  该集团副总经理李锁云介绍,研发中心的投入高达5000万欧元,但物有所值。“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我们提升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生产出的新产品很好满足了市场的新需求。”

  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发达国家新一轮贸易投资新规则体系的重构带来不利影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日益增大。

  正在参加中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田刚认为,目前“走出去”的企业应该避免“扎堆”在附加值较低的密集型行业和低端生产制造业,更好地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需要。

  “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国际化经营业务模式创新,在‘走出去’中实现转型升级,提升培育竞争新优势。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化人才,熟悉国际运行规则,合规有序参与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张金诚说。(参与采写:杨丁淼 许晓青)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