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消费旅游
“应对挑战 硬仗怎么打?”——会场内外企业家共话转型升级
2016-03-07 20:47:10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应对挑战 硬仗怎么打?”——会场内外企业家共话转型升级

  新华社记者郑良、涂洪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大、挑战更为严峻,我们要做打硬仗的充分准备。”这场硬仗怎么打?信心从何而来?

  在一线“拼杀”的企业家有更深切的感受,在全国两会会场、在工厂车间,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多名企业家,倾听他们的心声。

  “市场很大 企业家要有工匠精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企业家关注。

  一方面是国内一些产业产能过剩,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国民在海外疯狂扫货,马桶盖、电饭煲、菜刀等日用品倍受青睐。全国人大代表、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很感慨:“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没有夕阳的产业,只有夕阳的产品,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适应这种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也有同感,从闽南晋江的一家小工厂起家,安踏现在已经做到了百亿元产值,丁世忠认为靠的正是扎扎实实做好产品的工匠精神。

  丁世忠说:“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工匠精神尤为重要,很多传统企业不专注于产品制造这个基础环节,盲目跟风扩张,有的甚至只炒作概念,缺乏核心竞争力,自然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在竞争激烈的民航业,厦门航空连续29年实现盈利,创造了国内航空公司最长连续盈利纪录。全国人大代表、厦门航空公司董事长车尚轮认为,专注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专注于一个领域,精益求精,把一件事情、一个产品做到极致,这样的企业不愁卖不出去产品。

  厦航平均每天有600多个航班,车尚轮告诉记者,仅抓好航班管理这个环节,厦航每年就能节约好几亿元。车尚轮说:“温馨的服务、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是永恒的课题,心无旁骛,不断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就不怕没有市场。”

  创新是赢得主动的“先手棋”

  “创新”是企业家们接受采访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他们眼中,推进供给侧改革,创新是关键。

  洪杰告诉记者,我国的涂料总产量、消费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但在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汽车、船舶、防腐涂料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却被国外品牌占据;在国内民用建筑市场,用户对健康、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抢占中高端市场,关键靠创新。

  建设国家级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聘请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担任技术顾问,拥有107项专利,对标全国先进环保标准设计产品……近年来,依靠自主创新,三棵树公司逐渐在涂料市场的价值链中高端分得一杯羹,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

  在竞争同样激烈的纺织面料行业,福建莆田华峰纺织新材料公司凭借自主创新将绝大多数竞争对手远远甩在了后头。

  用传统工艺,一双运动鞋鞋面需要织布、泡棉、粘合、冲材、针车等十多道工序,而用华峰公司自主研发的水性油墨和3D打印技术,鞋面“一次成型”,外观、舒适性、节能环保等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凭借超前的设计理念与技术创新,华峰成为国内唯一同时获得世界前三大著名运动品牌认证的面料供应商,其中一家企业全球52%的产品使用华峰公司提供的鞋面。公司董事长方华玉告诉记者,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上亿元,在美国、德国、上海等地设立产品设计中心,在全球拥有超过120人的设计与开发团队,累计已申请专利186项。

  创新是赢得主动的“先手棋”。丁世忠告诉记者,2015年,安踏创新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5%,创新商品占了营业额的20%,利润的50%,创新能力、创新机制、创新投入是企业应对风险和挑战的信心来源。

  “我们看好中国的发展”

  “为企业和个人减负5000多亿元、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降低融资成本、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接受记者采访时,车尚轮拿着政府工作报告,把他重点勾画的部分给记者看。

  车尚轮说:“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客观全面,应对困难挑战,出台策措施很实,切切实实让企业和群众受益,我们很受鼓舞。”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告诉记者,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给闽南泉州民营企业走出去带来新机遇,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国内企业在品牌、技术和资金实力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去年以来,泉州就有数百家企业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十几个国家,其中一些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福建平潭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试点地区,目前,平潭连接欧美、东南亚、两岸海上直航等三条跨境电商物流通道基本打通,全岛封关运作,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大为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平潭跨境通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张舒福告诉记者,公司成立才半年多,客户已经从开始的零星数家发展到70多家,日均业务从200单成长至3000单,仓储区从1400平方米的临时仓库,扩大为4000多平方米的标准仓。

  张舒福说:“国内消费者对跨境电子商务的需求很旺盛,市场的成长速度超出预料,我们搭上了‘新经济’的顺风车。”

  在企业家们看来,发展机遇仍然大于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转型升级、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中国经济的前景值得期待。(参与采访记者:李慧颖、许雪毅)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社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