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创新路上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三名人大代表讲述创新故事
新华社记者吴雨、胡旭、梁建强
有人说人生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套用在“创客”身上也同样如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牵动多少创新路上打拼者的心绪。他们回望艰辛来路,踏实耕耘当下,自信眺望前方,成为创新之路一个个鲜明的路标……
昨天:创新徘徊在“不愿”和“不能”间
“前几年,不搞自主创新等死,搞了自主创新找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回忆企业初创时直摇头,这位以药材经营起步的企业家曾在创新路上吃过不少苦头,常在“不愿”和“不能”的夹缝中挣扎。
十年前,耿福能的企业刚开始组建科研部门,别说博士,就连来应聘的硕士研究生也是凤毛麟角。然而人才只是一方面,创新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投资大、回收期长。
耿福能告诉记者,制药是一个“先行者”的行业,需要不断加大投入抢占技术、市场,一款新药的研制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数亿美元投入。“自主创新不只是购买了多少土地,修建了多少厂房,关键在于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深知这点的耿福能带着企业“小步快跑”,逐年合理增加创新投入;与此同时,企业“借助外脑”,和多所高校建立联合研发,助力科技论文走出“深闺”、走向市场。2015年该集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3%,在宏观经济下行环境下实现逆势上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当初要能赶上这么多好政策多好。”耿福能感叹不已,“不过,这些政策今后将激发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帮助从凉山彝族自治州走出来的制药企业实现站在世界制药前列的梦想。”
今天:创新创业激情澎湃在青年群体
一款叫“恋爱笔记”的软件正越来越受到青年人喜爱,用户量已超500万人。而开发这款软件的是一群平均年龄20多岁的大学生。
2013年“恋爱笔记”创始人付小龙和他的团队拿下全国大学生应用开发大赛第一名,凭借80万元“奖金”起步,一路发展迅速。2014年他们又从某知名婚恋网站完成1000万元A轮融资。
是什么让投资方敢于在几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身上投钱?“这源于我们的‘金点子’和新技术。”付小龙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团队已经从最初的5人扩大到30多人。
付小龙常会回忆起大三做出“休学创业”决定的那一刻,感谢母校华中科技大学以实际政策支持他们实现梦想。
“推进创新创业,最关键的是给学生营造自由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学生自觉、自愿、自发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与活力。”见证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在创新创业领域脱颖而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说。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设立了1000万元的学生创业扶持基金,构建了专业的企业孵化体系,专门供学生团队创业“练兵”。而这只是全国高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层出不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
创业积极性最高的年轻人,遇到最好的创业时代,必将擦出激情火花,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明天:基础科学一小步、人类一大步
当有人疾驰狂奔在技术创新之路时,还有人自得其乐地坐着“冷板凳”,实现小时候“当科学家”的夙愿。
“就像打排球也分发球手、一传手、二传手一样,科技创新也分做科学基础研究的和做技术研发的,二者互为促进。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家明打了个比方。
这位年过古稀的科学家,谈起自己从事了大半辈子的纳米研究时神采飞扬:想象一下,今后纳米技术高度发展,将会发明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机器人,随液体服下后就会像一个个“小精灵”,在人体内“修修补补”,维护健康……
“这看上去很遥远,但也非遥不可及。”李家明告诉记者,微米技术也不过经历约60年发展,借助这个“不过是尺寸缩小一点而已”的技术,从核心处理器到笔记本电脑,从IT产业到云计算,甚至是马云这样的互联网大佬,都从那一小步派生而来。
“要知道,纳米要比微米小1000倍,60年后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模样?”李家明欣喜地说,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正不断撬动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将引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当创新形成一种文化,内嵌到每一个人生命中,人类自身的发展就拥有了用之不竭的动力。”李家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