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基地的内在发展驱动
“着眼于西部地区的内生增长能力有一个质的提升,其中最核心的是在继续强化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做大做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陈耀认为,不仅要壮大基于当地资源的特色产业,而且要重视培育非资源型的新产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发展要考虑向西部地区适当倾斜。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成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依据中央的新部署,西部将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这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四大基地的建设。
一是国家能源基地建设。按照从长计议、统筹规划的原则,优化能源开发、生产、运输、储备布局,加大勘察、开发力度,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提升能源保障水平,确保国家能源战略安全。
煤炭。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加快西部地区煤炭和煤气资源勘察,稳步推进神东、陕北、云贵、黄陇、宁东和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矿整合改造,重点建设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鼓励建设坑口电站,配套建设电网。合理发展煤化工,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
石油天然气。加强陆地新区和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油气资源勘察,努力增加探明储量,实施精细开发。加强同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区域战略合作,建设进口油气资源战略通道和储备基地。依托国内及进口油气资源,合理布局炼油基地。积极合理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建设和完善新疆、甘肃、川渝、广西、云南等石化基地。
水电。加强江河水能资源勘察,制定和完善流域水电开发规划,做好水电开发的战略接替准备。有序推进重点流域大型水电项目建设,适应西电东送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要求。因地制宜建设中小型水电站。
新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建设一批大型风电基地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增加核能资源供应,稳步推进非粮生物燃料试点及产业化示范,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做好青藏高原可燃冰勘探和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二是建设资源深加工基地。制订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勘察开发指导目录,实施国家战略矿产资源勘察储备计划,尽快实现找矿突破。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延伸产业链,推进冶电联营,形成一批深加工产业基地。推动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酒泉、包头、重庆、攀枝花、防城港等钢铁基地。促进水泥等建材规模生产,大力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积极推进青海、新疆、西藏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农林产品资源优势,提高棉纺、毛纺、丝绸等纺织加工技术含量,建设一批有特色的纺织生产基地。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林浆纸一体化。
三是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依托重大项目,推进技术装备自主化,实现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突破,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形成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清洁高效发电装备,输变电、石化、环保成套设备,轨道交通、钻井设备、大型机械、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重大医疗仪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培育壮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建立与装备制造相配套的零部件、原辅材料中心,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四是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产业发展新方向,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技术突破。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大力支持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形成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高技术产业链、聚集区和产业基地。提升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