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则在稍后召开媒体会,辩解说,自己的行为“不完美,但正确”,“别人犯法,我们不能犯法”,称央行绝无可能允许支付宝这样涉及国家金融安全的产品为外资控制,并暗示其他企业通过VIE模式避开监管,是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上。
反对者说,支付宝作为第三方支付工具,与国家安全无关,且自新浪上市始,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和相关法律政策,均未禁止VIE模式,应视为一种默许。此外,还有阴谋论观点认为,马云故意借此机会违约,夺回支付宝控制权之外,向央行示好。
真相究竟如何,仍不得而知。此后雅虎、软银和阿里巴巴联合发布声明,称谈判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风波至此似乎告一段落。而截至6月28日晚,央行始终并未出面明确表明任何态度。
但似乎还存在第三种可能。一位接近阿里巴巴高层的前支付宝人士对《南都周刊》称,整个事件中仍不能排除“某些监管机构故弄玄虚”的可能。“在WTO框架下,有关部门在不可能通过政策和法规手段施压,但仍可能通过影响金融安全之类的说法,达到一种FUD的效果(FUD最早出自IBM的一种营销手段,后成为一种商战和政治手段,意为利用超常规的手段,令受众感到恐惧和怀疑,从而曲线达到自己的目的)”,该人士说。
最后的“李鸿章”
如同“分裂”这个词成为当下社会最具概括性的热门词汇一样,“马云”这个社会文本符号可以成为研究当下社会人们知行分裂的最好样本之一。
马云说,他最不喜欢接受媒体采访,但其媒体曝光率远远高过其他非常配合媒体的同仁;马云说,要做永久的免费模式,但淘宝商城的收费却一涨再涨;马云爱惜羽毛,注重名誉,却正切实地遭到违背契约精神的指控……
对马云的报道,国内媒体大多难逃天才﹢劳模的窠臼,甚至隐隐透现出“造神”倾向。而能够结合大背景来分析企业成长轨迹的报道,很是鲜见。
往往这样的“破绽”,恰恰是真正的奥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