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等等。与传统的二十四孝相比,新二十四孝贴近现实,充满着鲜活的时代元素,又不乏人文关怀与公民情怀。
新“二十四孝”标准出炉 引发网友“愧疚感”
新"24孝"行动标准发布 呼吁每周给父母打电话
■新标准有传承有创新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吴玉韶表示,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号召社会敬老爱老助老
与传统的“24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24孝”更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网友:亏欠父母太多
我要瘦十斤:看完这个24孝新标准,我才觉得自己亏欠父母的太多了。24孝制定得挺详细,但是多要有物资基础、时间精力来支撑,以我眼前的境况,恐难全部实现。虽然不可能全做到,但是我也要尽力做好能做的。
国足不如我:古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行。”我们也想守在父母跟前尽孝,但为了生活又不得不背井离乡,有时间、有精力能做到24孝的有几人?
360byby:不是不想尽孝,只是现实不允许我做到100分!一年到头我们才能有几天假回去尽孝?大城市里每天下班都到晚上了,能有多少时间和父母好好聊天?做全这24条,对我而言真是太难了。
每天笑三声:24孝是中国的传统孝道。这不仅是子女们应尽的义务,其实也包含国家责任。在中国日益老龄化的今天,子女要尽孝,国家也要尽老。
新“二十四孝”出炉 网友直呼愧疚
仔细看完这24条标准,网友“钱塘石”在微博里写下:“良心发现!总把爸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很少想到爸妈也很不容易。”这句话,同时转发给了几个好友。在一个接一个的转发中,“新24孝”迅速成为网络热搜词汇。截至14日15时50分,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到超过12万个相关页面,超过31万条微博。
在转发中,“惭愧”、“检讨”也是出现较多的词汇,网友“嘟嘟童鞋”写到:“自己做到的真是很少,惭愧啊,今晚给爸妈打电话估计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网友“樊夫俗子”说:“太惭愧了,对不起我老爹老娘,我竟然没有一条合乎标准的,我要反思,我要检讨。”
新“24孝”引发热议 重在行为劝导
新“二十四孝”是一种善意提醒
新“二十四孝”标准最大的进步和亮点,就在于它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紧贴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充满了时代气息。比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等,就生动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而“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则意味着观念上的一种突破,以及对父母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
“新24孝”是提醒不是空洞训教
养老文化更新换代,早已成为现实之需。传统孝道中有很多“无违、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事事顺从父母意愿、孝丧孝祭礼仪烦琐僵化”等内容,是年轻人无法从内心认同的。再用一些简单的说教灌输这些观念,会遭遇非常强的逆反心理,而将孝的问题空置于虚无之地,不仅是对传统的悖逆,更是现实的悲哀。倡导孝道,与时俱进,能说到大家的心坎上,听得进去,又做得到,才会有生命力。
新“24孝”让尽孝有了时尚范儿
新“24”孝不但在观念上有所突破,更多的是在心理方面对老人进行关怀。支持单身父母再婚,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这些尽孝标准贴近现实生活,更让孝顺变得时尚。父母融入我们的生活圈子,多了沟通父母就不在感觉孤单,多了了解父母就能为我们提出更好的意见;我们感受父母的心意,就能多些体贴和关心,了解父母的处境,就能多些理解和支持。
新24孝标准重在行为劝导
其实,无论旧24孝故事,还是新24孝标准,都不是要用强制力去践行的法律条文,所能罗列的内容也并非要求每个人都要逐条做到;其深层价值在于背后的行为导向功能,旨在为年轻一代提供指引。所以,不要纠缠于24孝标准是否科学、是否有操作性、是否需要强制力保障,而是要找回孝的文化根源,找回用心孝敬老人的自己的方式。
新旧“24孝”:字里行间昭示亲子关系向和谐沟通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古训,“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重要伦理思想。新旧“24孝”之间,不变的是千古“孝道”的内涵,变的是践行孝道的方式,催化剂则是时代的变迁。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张腾华看来,新“24孝”相比“旧版本”,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对亲子沟通的重视。“这种沟通是很亲近、平易、温和的,有些标准鼓励子女成为父母的‘朋友’,聆听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交心,这些都利于子女真正了解父母内心的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