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支付比例下降 几无空间 治理药价耗材虚高 方为正道
王卫平教授分析说,从宏观上来看,“看病贵”指的是在医疗费用分担比例中,个人承担的比例过高,负担过重。“那么,作为医疗保障水平最高的城市,看病还贵吗?”王卫平教授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他进一步指出,若仔细分析一下医疗费用构成,就不难发现费用贵在哪里——是那些未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的自费药物,以及如关节置换、心导管等医疗耗材。
百姓随之而来的问题,必定是:“我们的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比例还有下降的空间吗?”王卫平教授也很肯定:“已没有了!”
他说,对于这个答案,相信许多百姓都会感到失望。“要知道,目前上海医保个人支付比例已下降至不到23%,而目前全国的平均水平是超过37%。”王卫平教授告诉记者,国际上已有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显示:个人比例的下降不是无限度的,低于22%左右的个人支付比例,将导致由“不珍惜”而造成的医疗资源滥用、浪费现象。“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年人均就诊次数为4.11次,上海为8.91次,而美国则不到5次。”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上海,医疗费用总支出的下降已经没有可能了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
“未来通过治理药价以及耗材‘虚高’,将让医疗总费用有所下降。”王卫平教授介绍说,在这次上海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中,已将“规范医保病人自费药品和自费医用材料的使用”列入切实缓解居民看病就医难的突出问题之列,并进一步就医保病人自费药品和自费医用材料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
与此同时,上海在医改工作中更加注重预防为主,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全人群健康,降低全社会的疾病负担。
而在卫生管理体制,医疗资源整合,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监管机制,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社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家庭医生制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医疗保障制度,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都将有助于缓解“看病贵”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