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认为,中国在WTO的下一个十年要“推动规则演化”。图为2001年11月11日,时任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的石广生在多哈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加入WTO的议定书上签字。本报记者于洋/摄
今年11月10日,在日内瓦世界贸易组织总部举行的“中国在全球新秩序中的角色”公开论坛上,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左)与世贸总干事拉米交谈。本报记者 于洋/摄
十年·十问
回首十年,中国经济有收获、有变化,也有问题的存在。站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上,中国在WTO的前路又会怎样?本报WTO十周年报道专家组做出了如下回答——
1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何时能得到全球认可?
屠新泉:我对此不太乐观。问题不在于技术方面,而在于各国的政治决心。比如美国,国会的政治压力迫使美国商务部不敢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尤其还在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情况下;在欧盟,不同成员国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再从法律本身来看,中国也达不到欧盟和美国对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认标准和条件。现在问题是,中国反正在2016年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有没有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在近几年内还去争取?
张燕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是加入WTO的第15条约定。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与市场化程度无关,而是与大国较量有关。真正的问题是,2016年我们获得了认可,大国又会给我们重新设置什么门槛?比如人民汇率法案很可能会形成新的贸易扼杀手段,当然还包括那些没有形成的新议题,中国要做好准备。
2 为何入世后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有增无减?中国变得更加开放的同时,世界是否变得更加保守?
龚红柳:用一个词回答,那就是树大招风。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贸易量还在不断上升,这难免会让其他国家贸易伙伴感到不舒服,容易引起他们的反弹。
江涌:中国的出口保持20%以上的增长。WTO本身有保护机制,对一些国家又赋予特别的机制,这些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一直处于第一位,这不奇怪。贸易保护主义在衰退的形势下都会激发出来,尤其是美国。但是只有中国还在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这与那些西方经贸大国形成鲜明的对照。
张燕生:实际上,贸易摩擦与中国是否开放、是否市场化无关。现在贸易制裁打击的恰恰是我们最开放的领域。当前的全球格局,并不是我们越开放朋友就越多。因为贸易摩擦与大国崛起有关,我们的经济快速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威胁论”,贸易摩擦表现越来越多的不再是传统的贸易手段,而是大国战略全局性的摩擦。中国更加开放,世界不是变得更加保守,而是世界从来都是保守的。
3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内需何时能真正构成增长极?
张燕生: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这是个伪命题。中国出口走向世界包括两部分的出口,中国的出口与美国、欧洲企业在中国建厂形成的出口,后面这部分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组装?这条价值链的80%是欧美获得,这是返销与内销。中国自己的企业走向世界,还在形成国际竞争力过程中,也就是还处于低端。按我们的统计,我们的贸易增加值并不高,我们的贸易依存度可以占到60%,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还有很遥远的路。
梅新育:内需一直是我们的增长极。按增长速度衡量,中国国内消费增速领先于世界所有大国,国内消费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或接近两位数增幅。
4 欧洲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指望中国援助,中国能拯救世界吗?
江涌:中国只能先拯救自己,才能谈救世界的问题。中国经济矛盾越来越多,经济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健康基础都有待巩固和修复。
梅新育:这取决于求救者自己有无自救的决心和毅力,须知人必自助而后人助之。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单凭欧洲人目前的表现,那种不肯付出只想索取、全社会齐心协力推卸责任的一盘散沙劲头,我无法信任他们。
5 当国际社会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时,中国的银行业何时能在美国生根发芽?
江涌:国际社会主要是美国,压中国开放金融市场。他们希望将中国纳入美元体系。美元体系越来越占据中国主导的地位的时候,中国财富流失越多。因为我们是用真实的财富换取虚拟的美元,我反对金融市场开放。反观美国对银行业的限制非常严格,这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判若两人。中国银行在美国至今没有几家分行,而且受限很多,与外资在华银行不可同日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