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逐渐减少以至取消五环路以内农贸市场的提案人的理由要“肃穆”得多,是谓“以业控人”。为什么要“控人”,因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得调整、升级和转型,人口调控任务艰巨。所以,“以业控人”就是政府通过发展、限制不同的产业,由市场再来决定产业中的岗位,个人决定自己的去留,由此来控制人口总量增长。于是,按照提案人的说法,“农贸市场这种低端业态就成为我们的目标”。农贸市场是“低端业态”,那么,取代农贸市场的超市就是“高端业态”了?这其中难道有什么普通市民弄不明白的经济学理论不成?其实,就是把超市的地面铺上大理石,售货员都换大学生,收银员都是会计师,超市也不会成为什么“高端业态”,只不过东西更贵而已。明白这一点,实在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经济学理论,常识而已。
更可疑的是,就算北京的“低端业态”都消失了,达到了“以业控人”的目标,吸引来了高端人才,那么,难道这些高端人才都是不吃菜抑或是喜欢吃贵菜的高端人才?当然,提案人的理由还有:“我在美国基本看不见农贸市场,都是超市形态。”此话即便为真,那么,是不是美国没有什么,北京就不能有?再者,是不是美国有的,北京也都要有呢?因为那里的“无”和“有”之间往往有不可割裂的因果联系。更况且,北京的普通市民毕竟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而且,大部分是在北京五环以内呀。(光明网评论员)
相关阅读
北京农贸市场升级尴尬:市民为什么不“待见”了?
农贸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伴着改革春风吹遍中国城乡。当时,农贸市场以新鲜、自由的形态,让进惯了国营副食店的中国人欣喜不已。
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年届而立的农贸市场,正面临被挤出北京。挤走农贸市场的不是新兴商业形态,而是主管部门的规划。
2011年北京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邹正方建议取缔五环内的农贸市场。近日,北京市商务委对该提案进行了答复,农贸市场被明确列入限制发展的业态范围,不再新建农贸市场,同时加速对现存的农贸市场清理整顿,“关停一批,转移一批,转型升级一批,逐渐减少五环内农贸市场数量。”未来,五环内将消除农贸市场这一业态。
农贸市场怎么了?它为什么被整顿,又有什么存在价值?政协委员的提议,初衷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