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开预算的民主示范
“让预算脱掉秘密的外衣,上网公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信息公开的态度的根本性转变。”张杰明说,如果没有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阳光财政的推进和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在公民推动、地方试验、高层决策三方力量中,推动预算公开的决定性力量当属高层对信息公开的决意。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是高层决意的制度表达。该条例于2007年4月颁布, 在2008年5月实施后,高层推动预算公开可谓“不遗余力”。有人甚至用“赶鸭子上架”、“强按牛头喝水”来描述预算公开的力度和进度。
2008年8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时建议,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一个月后,财政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财政部表示,“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重点公开政府预算、部门预算、预算执行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内容。”
到了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预算制度改革,推进预算公开”。在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表示,用于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乃至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要做到全程监督,向人民公开。全国人代会闭幕不久,财政部于2009年3月20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经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数据,这是财政部首次在全国人大审议通过预算草案的第一时间将其向社会公开。
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指出,预算工委应与政府财政等部门紧密配合,促进公开透明,便于代表审议。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湖北、江西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增强预算透明度。
预算透明正朝着制度设定的方向前进。国务院提出“争取再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使所有的中央部门预算都向社会公开”的时间表显然留有余地,但与民众的期望有差距。于是在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全国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增加了“增强财政预算的透明度”的内容。而在2010年3月9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在预算草案审查结果报告中明确要求“预算经过批准后,应在15日内向社会公开”。半个月时间大限的背后,肯定有高层协调后的坚决而统一意志。这就有了3月25日财政部在时限内通过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了全国人代会审议通过的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数据,并公布12种预算表格,以规范中央预算公开的格式。距全国人大批准预算仅11天。
2010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率中央部委之先公布其部门预算。第二天,财政部在其网站上公布部门预算,并对预算收支的表格进行了详细说明。迄今已有39个中央部门“争先恐后”公开年度预算。中央部委如此密集地公开“账单”,在中国财政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央部门预算“初公开”虽然有点“粗公开”,但高层预算公开的决意和践行的速度着实让人惊叹。这意味着预算公开成为制度性的安排。当然,让预算公开向深水区挺进,仍然要依靠高层的驱动力。
2010年4月,财政部再次就预算信息公开发出指导意见,与上一次不同的是,这次提出“要主动向社会公开”,“要完整公开预算、决算”。财政部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本级政府总预算、决算的公开,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预算、决算的公开”。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表示,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是财政部坚定不移的努力方向。
2010年是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一年,是政府预算迈向民主公开的新起点。毫无疑问,中央部委的预算公开将为地方提供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