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嶝盐场昨关闭 曾是厦门唯一定点食盐盐场

2013-11-07 13:26:21 来源:厦门网-厦门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盐尽于此

又一传统产业在厦消失

制盐,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许很陌生,但是对老一辈生活在海边的人们而言,却再熟悉不过了。据称,上世纪70年代左右,大嶝渔民7成左右的收入靠盐田。翔安区文史专家张再勇介绍,早在宋代,朱熹主簿同安时,曾经来到大嶝,看到当地盐场的盐女面朝盐田背朝天,每日受风吹日晒之苦,十分感慨。于是,他建议盐女们用红头巾裹头遮面,以挡风日。

大嶝女子裹红头巾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记者注意到,昨天在大嶝盐场做最后工作的盐女们,也不约而同地全部裹上了红头巾。在盐业专家看来,大嶝盐场悄然关闭,实际上也标志着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在厦门消失。老产业不断被新产业更替,折射出的,正是一座城市前进的步伐。

揭秘

海水要变盐

先过七道“坎”

大嶝盐场的盐工老蔡说,每天海水涨潮时分,他们就利用沟渠引水,这些海水,必须经过7道依地势而建的“土坎蒸发池”。在第一道坎,盐度只有2%,经过多道蒸发,到第七坎时,盐度达20%左右,但这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

紧接着,盐工们将高盐度海水灌入 “结晶池”,同时灌入一种特殊的原料卤水,此刻海水盐度达到24%,之后再经日光照射和风吹,开始结晶。盐工们借助旋转工具,继续提高盐粒的均匀程度和质量,减少水分含量。结晶之后,结晶池里,便出现了白雪一样的结晶盐。(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元晖 本组图/朱毅力)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大嶝 盐场 1970年 旋转工具 食盐生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