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为特殊孩子燃“灯”
2015-12-01 09:31:56
 

  怎么办?

  办好特殊教育,在“好”上下功夫

  “概括过去5年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用了7个‘从未有之’,定位之高、制度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师资培养力度之大等,都是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代表评估组,高度肯定了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年来特殊教育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但也坦言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

  评估组发现,各级地市、县乡等基层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特殊教育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发展的不平衡。程凯说,不仅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均衡,全国仍有589个30万人口以下的县没有特教学校,多分布在全国老少边穷地区,而且不同教育阶段、特殊教育所关注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别也不均衡。除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自闭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情况堪忧。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直言,特殊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十三五’期间,我们的总体考虑是,在‘好’字上做文章,在‘好’字上下功夫,使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持续提高。”郑富芝表示。

  最近几年,教育部会同中国残联对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进行实名登记。结果显示:近70%属于重度残疾,80%左右在农村,孤独症和多重残疾的比例也在增加。郑富芝说,在“十三五”期间,要精准施策,提高普及程度。要以县为单位建立台账,视残疾程度选择特教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落实好“一人一案”,为更多孩子提供合适的受教育条件,实现零拒绝、全覆盖。

  在增强保障能力方面,郑富芝表示,关键是确保长效机制全面落地,考虑基层特教学校和残疾学生的实际,重点抓好两件事。一是继续增加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2016年将最低标准提高到6000元,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二是全面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按照规划纲要要求,“十三五”期间实现高中阶段免费,使残疾学生的免费教育达到十二年。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对学前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优先进行资助。

  在调研中,评估组还发现,教材、教具、教法等诸多因素制约着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1983年为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编制的教材仍在一些特殊学校中使用。教师们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自主制作教材的必要技能相对较弱。

  郑富芝表示,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关键是要建立健全一套能够反映特殊教育特点的国家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课程改革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制定标准时,一方面要使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更加科学规范,另一方面要能够符合残疾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他们的特殊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一整套覆盖所有学科的新教材,让残疾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同步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这项工作,我们去年已经启动。”郑富芝说。(记者 万玉凤 董鲁皖龙)

  专家说

  特殊教育迈入最好发展期

  作为当年教育规划纲要特殊教育组有关论证材料的执笔人,当我看到2010年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特殊教育”单列一章,并明确指出: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的体系,健全特殊教育的保障机制时,感到非常激动,深信这一历史性的文件将会给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灿烂的未来。

  一、成就与路径

  近5年来,伴随“十二五”规划的完成,尤其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执行,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是通过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和提升计划,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提高了对发展特殊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各级政府不仅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是政府的责任,还将特殊教育工作摆在更加显要的位置。

  二是通过制定和落实特教提升计划,明确了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指标,增加了优惠政策与资金投入,改善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

  依托特殊学校建设等项目,国家支持了62所高等师范院校特教专业、高等特教学院、特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建设。目前,30万以上人口的县实现了特教学校的全覆盖。2015年,特教学校学生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5000元。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有特教学校2000所,在校学生近40万人。

  三是通过设立国家特教改革实验区,全方位推进区域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

  2015年1月,教育部确定37个地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重点探索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之道,旨在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升特教质量。许多实验区成立领导小组,出台相应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四是通过研制全日制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一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大批专家和一线教师对全日制特殊学校,盲生、聋生与智障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主干课程标准进行评审。新的课程标准将针对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提供最适宜其发展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

  二、问题与展望

  我们的特殊教育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水平依然不高,地区发展仍不平衡。资源短缺的问题和普及率偏低的问题,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和办学条件比较差的问题,特教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在许多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老少边穷地区,残疾儿童底数不清,入学率还很低。有的村落居住分散,上学困难,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往往和农村留守儿童、女童教育问题交织在一起,巩固入学率非常困难等。

  为此,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一是期望国家能够实现特殊教育专项立法,用刚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益,巩固和完善特殊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二是期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投入,义务教育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还需要进一步增加,高等特殊教育和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的运行经费,也需要显著提高。三是期望国家能够建立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制度,使全国都能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那样,残疾学生可以享受从学前到高中的免费教育。四是期望国家给特教教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加强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各方面,给予特殊的倾斜,增强特教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方俊明 作者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小微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