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特办”,为燃灯者加油
2015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北京市通州区培智学校教师李银环说,一名特教教师需要具备宽容和无微不至的关爱,因为“班里的孩子有的思维迟钝,行动迟缓,甚至有的孩子还把她当成仇人,又打又抓又咬”。这是特教教师每天要面对的工作现实,有人将这份职业形容为付出最多却收获最少的职业。
如何为这群“特殊”的燃灯者加油,是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2012年,教育部会同中央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规划、培养、培训、管理、待遇、营造氛围等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全面部署。
意见提出要坚持“特教特办”,“到201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专业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办学需要”。这一年,“国培计划”增设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累计培训近6000人。
据程凯介绍,各地以提高特殊岗位津贴的方式把提高特教教师待遇问题落到实处。内蒙古、浙江、湖南、海南、陕西、宁夏等省份提高特教津贴比例,最高达到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30%—50%。黑龙江、贵州规定随班就读教师享受特教津贴。陕西规定省、市、县三级特教专职教研员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辽宁规定中高职特教学校教师享受特教津贴。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海南、甘肃将特教教师津贴范围扩大到退休教师。
“以前社会上对特殊教育老师有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认为特殊学校不需要高水平老师,而将教学能力比较差的人派去做特教老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俊明指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加强,在特殊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5年来,在培养特殊教育高水平人才上,多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012年,高校开办特殊教育师范专业数量明显增加;2013年,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开办全国第一个“教育康复”专业,推动培养特殊教育相关服务人员;2014年,教育部启动“卓越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确定了华东师范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为实验学校。
上海市教委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师岗位证书培训,实行特殊教育教师拥有“教师资格证”和“特殊教育岗位证书”双证制度。5年来,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单列,与普通教育教师分开评审,突出特殊教育教师的独特要求,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015年8月,教育部公布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以此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的重要依据。“近一年来,教育部组织了大批专家和一线教师,研发全日制特殊学校盲、聋和弱智学生的教育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将针对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融入社会的要求,提供最适宜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方俊明表示,教育部将通过研制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的标准,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促进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2009年—2014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截至2014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48125人,比2009年增加10180人,增幅26.8%。
“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
为了能让更多的残疾孩子与普通孩子在一起学习,培养他们将来融入社会的能力,多地推进“融合教育”的实验。纲要实施以来,部分地区在探索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摸索出了特教改革发展的新经验。
“融合教育支持力度空前”,郑富芝指出,各地重点采取三项措施强力支持融合教育,“一是在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专门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的教学和康复设备;二是根据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的人数,参照特教学校的标准拨付公用经费,使普通学校有更多的财力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在特教学校创新推出‘双学籍’,使残疾学生同时具有特教学校和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籍,可以定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
浙江省的特殊教育卫星班是介于“特教学校与辅读班”之间的一种残障学生分类安置形式。为满足特教学校教学发展需要和某个区域特殊学生的就学需求,根据“资源集中、就近辐射、双向协同”的原则,在周边镇街的普通学校内延伸设立的特殊教育教学班,主要招收智障、脑瘫、自闭症等适龄特殊学生,按照相关程度进行教育训练。据介绍,卫星班特殊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当地同级普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每个卫星班实验点由省教育厅一次性拨付50万元建设经费。
四川采取“1+5+N”融合教育模式,以1个特殊学校的县级资源中心为核心,辐射5个镇级(街道)普通学校二级资源教室,再带动N个乡村普通学校资源教室,满足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
福建省则通过增设特殊幼儿园,支持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学前班,并推动和鼓励普通幼儿园、普通小学学前班招收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随园就读。
2015年1月,教育部确定了天津市北辰区等37个市(州)、县(区)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验区以加快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为目标,针对特殊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送教上门、随班就读、医教结合等实验,探索特殊教育改革的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实验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将获得倾斜支持,“从本月中旬结束的37个实验区的中期交流会上得知,许多实验区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大众参与的工作格局”,方俊明表示。(记者 陈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