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教育聚焦·辽宁:如何为人才流失“止血”
2015-11-24 09:58:23
 

  ■“人才”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留住了“人”,但放弃了“才”,同样是一种人才流失,或者叫“人才留失”

  ■高科技成果“墙内开花墙外香”,暴露出人才观念落后,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

  ■如何挖掘好本地人才资源,防止“人才留失”与人才流失互为因果,已成为辽宁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

  近一段时期以来,伴随着东北三省经济的普遍下行,人才流失的话题再一次“浮出水面”。由于报道者所站角度的不同以及资料来源方面的偏差,个别报道中披露的数据并不严谨,甚至存在夸大其词。

  然而,长期以来,东北地区人才一直处于“失血”状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人才流失”现象同时存在的还有“人才留失”现象。由于“人才留失”与“人才流失”互为因果,因此,如何挖掘好本地人才资源,防止“人才留失”,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和氛围,已了为辽宁人才流失“止血”的当务之急。

  创新成果为什么总是在外地转化

  近5年,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全国共实现技术转移转化合同872项,合同额9.1亿元,而在辽宁转移转化数只占10.78%,合同额则仅占4%。

  这里就涉及“人才留失”的问题。“人才”由“人”和“才”两个字组成。“人”流走了,“才”照样可以为我所用;相反,留住了“人”,但放弃了“才”,同样是一种人才流失,或者叫“留失”。

  辽宁是科技教育大省,现有高等院校116所、科研单位167家,两院院士5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000多人,无论是专家人数,还是科研成果、专利申请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然而,这些“科技国家队”虽然人数众多,但他们的“才”,即“科研成果”在当地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据沈阳当地媒体报道:沈阳金属研究所想把一个专利项目200万元转让给沈阳企业,企业不要。后来,这项专家被江苏一家企业以2000万元拿走了,几年下来,这个专利产生的利润已达几亿元。

  无独有偶,在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摘取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项技术对于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石油资源比较缺乏的辽宁来说,极具现实意义。然而,这项技术实现工业应用已有5年,但落户辽宁一事仍然无声无息!为此,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梁波专门撰文,质疑创新成果为什么总是离辽宁而去,呼吁辽宁切实采取措施,实施“本土技术就地转化工程”,彻底改变这种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图推荐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