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隔代抚养"城市小调查:姥姥带娃,奶奶去哪儿了?
2015-11-17 10:12:39
 

“隔代抚养”是当下抚育孩子的主要方式。

  时值北京深秋,上午九十点钟阳光正好,海淀区永定路某小区居民楼,带孙辈晒太阳的老人们例行在小花园“集合”。这个小区拥有1600多户人家,每天在此集合的带娃老人大约百人,相邻几个小区相比,这里景象最为“壮观”。

  在各自扎堆聊天的老人当中,3个五六十岁的妇女正聚在一起闲谈。其中的两位各推着一辆婴儿车,两个宝宝坐在车里,面对面咿咿呀呀地“聊”得也挺来劲儿。仔细听,三个大人的对话很有趣——

  其中一个推着小车的阿姨:“这儿带孩子的差不多都是姥姥,这奶奶都干吗去了不管带孩子?”

  另一个推车的阿姨随声附和道:“是啊,我也是姥姥。孩子奶奶就是不来,你说怎么办?没辙!”

  没推车的那个阿姨尴尬地笑着说:“哈哈哈我就是奶奶……哈哈哈可是我也没管带孩子……我今天是过来看看孙子……”

  第一位也不好意思了:“哎呀我不是说你啊,我就是说这事儿……”

  ……

  几句闲聊,道出了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姥姥带孩子。

  如今,走进任何一个社区或是公园,只要看到带着婴幼儿遛弯的老人,上去一问,十有七八是孩子姥姥或姥爷;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前,每到放学时间,接孩子的家长人头攒动,当孩子们蜂拥而出的时刻,呼唤“姥姥”“姥爷”之声不绝于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身边渐渐都是姥姥带着孩子?奶奶们都去哪儿了?

  城乡差异,农村公婆成了第二梯队

  在许多城市里,男方老家在外地、女方是本地人的组合并不少见。这种组成形式的小家庭,一旦孩子出生,绝大多数女方的父母就自然而然成了照料孩子的第一梯队。然而,男方的父母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乐得清闲。

  小姑娘莹莹刚满11个月,莹莹姥姥从外孙女刚出生就被孩子妈妈请回了家。一说起孩子奶奶家,姥姥有些滔滔不绝:“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北京一趟不容易……”

  原来,莹莹的爷爷奶奶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根本不会说普通话,到了北京也无法独立生活,连上超市买东西,都有可能迷路,回不了家。况且最重要的,在农村还有其他孙辈需要照料,莹莹爷爷奶奶压根也无法离开。

  与城市不同,农村里爷爷奶奶仍然是带娃主力。国家卫生计生委于今年5月发布了《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庄亚儿表示,调查中发现,留守的学龄前儿童主要由祖父母照料。由此可见,许多像莹莹爷爷奶奶这样的留守老人,同样日复一日地辛苦照料着留守儿童。

  还有的农村公婆,本身就是流动人口,还要承载沉重的家庭经济压力。李晓菲和丈夫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她本身也从未想过做全职妈妈。李晓菲的父亲几年前因脑血栓半身不遂,母亲只能在家照料父亲。而唯一可以指望的公婆,却因为要给她丈夫的弟弟挣大学学费,至今还在南方打工。这种家庭情况,让李晓菲和丈夫结婚3年也没敢要孩子。“因为没人带,索性不生了。”像李晓菲这种想法的小夫妻也不在少数。

  刘妍和丈夫是老乡,结婚后一起到北京打拼。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她对自己的婆婆一直是一肚子气。婆婆不能帮忙看孩子,因为要在老家照顾公公。“如果婆婆不管,公公连饭都吃不上。”这理由让她觉得难以接受。无奈她只得把自己父母接来帮忙。但是更让她气愤的是,公婆不管看孙子,丈夫竟然丝毫不觉得歉疚,对岳父母的无私奉献也不表示感激。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常常能看到她对丈夫愤懑不平的发泄。像刘妍公婆这样相处模式的夫妻,目前在我国农村数量依旧不少,尤其以中老年居多。丈夫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这对于这些农村妇女来说,辛苦了一辈子,仍然以丈夫为天,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编辑:小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妇女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