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来源于实践
■李宏
我国的设计学始于20世纪末,缘于1998年国务院对学科目录调整后颁布实施的学科专业目录,将设计艺术学作为二级学科列入文学一级学科下设的艺术学一级学科门类之中。经过10余年的发展,设计学成为了艺术学一级学科中独立的一级学科门类。然而,与该专业起源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教育理念滞后、理论深度不够、师资队伍专业性程度较低、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影响着我国设计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希望通过对发达国家设计艺术教育的分析,促进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
实用性、人性化、实践性的教育理念
德国堪称“设计教育大国”,孕育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学院,比如,1919年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1953年发展起来的乌尔姆设计学院,都成为德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典范。德国的设计艺术教育都秉持实用性、人性化、实践性等核心教育理念。“包豪斯”(Bauhaus)设计教育理念的内涵就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奠定了设计艺术教育与工业化生产相适应的设计美学观念,同时表明德国高等设计教育是注重项目化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学科。
法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则秉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注重教育效能的教育理念。法国作为一个浪漫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艺术教育历史,其艺术影响力在欧洲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及作用,首都巴黎被称之为“艺术之都”。就现代设计而言,法国设计的著名品牌多如繁星,也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师云集于此。其设计艺术教育从学生出发,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同时,重视将学生的设计成果加以有效利用,帮助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个人设计艺术作品及成果实现价值增值,旨在体现设计艺术教育的效能。
将名师团队建设放在首位
美国的设计学院不仅注重对高层次专业教师的引进,而且倡导名师进行特色教学,为设计艺术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提供软实力,旨在培养富于个性的设计人才。而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则主要致力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倡导设计艺术教育与市场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英国为例,政府特别注重通过发展创意产业来实现设计艺术教育的创新精神。
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创新设计对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意义和价值,先后出台宏观政策推进并倡导发展创意产业,此政策客观上为英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实践平台。法国则通过创新产学研平台来培养设计艺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鼓励学生从产业需求出发设计自己的作品。
“头脑风暴”鼓励思想碰撞
德国设计艺术教育独树一帜的教学模式是欧洲传统的“研讨式”(seminar)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又被称之为“头脑风暴法”,不仅能够使师生思想彼此碰撞,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
此外,德国设计艺术教育还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训练,经常借助实践教学践行设计理论,收效甚佳。法国则借助设计艺术教育的产学研实践平台进行实践教学。具体通过搭建高品质的产学研实践平台、学科交叉融合平台、课题制工作室等实践场所来实现设计类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动手能力的顶尖设计人才。因此,法国设计艺术学院凭借校友良好的社会声誉及影响力实现了设计艺术教育的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
美国的设计学院都拥有先进的设计专业设备,不惜重金购置与现代设计需要相匹配的专业设备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以便为高品质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这也有助于美国设计艺术学院吸引全球范围内致力于现代设计艺术及应用的优质生源。
多样、系统、连贯的课程体系
作为现代设计的源头,英国自19世纪就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发起者,并借此形成了该民族的设计风格,英国首都伦敦就具有“设计之都”的美誉。尽管作为后工业社会的英国已然不再是当代设计的领袖,然而,其设计艺术教育悠久的发展历史仍然使其不失为世界一流设计大国,保持世界一流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对设计艺术理论的研究与传承,奠定了英国设计艺术教育不可替代的国际地位,对设计艺术教育影响巨大。
与此同时,英国设计艺术课程体系非常发达、完备,课程分类细致入微,不仅注重课程与商业社会、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的融合,而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沟通合作能力。由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较早,而设计艺术教育又是工业革命的产儿,英国形成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这构成了英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的设计艺术课程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是在美国享有盛名的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课程体系成为全球设计艺术学习借鉴的楷模。其课程不仅注重设计理论的传承与熏陶,更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课程的系统连贯性。
(作者系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