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午,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泼机镇的庙山村小学热闹非凡,父老乡亲们站在学校门口,拉着横幅举着礼炮等待着,欢迎庙山村的好女儿王接圆回家。
王接圆,90后的研究生,9月8日从湖南凤凰出发,连续徒步25天,走了733公里回到故乡庙山村,她此举将为庙山小学带来六十多万元的文化教育建设基金。
今年5月,大四的王接圆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公益活动“走回家·为你的村小做点事”(详见本报2015年4月15日A7版)正在招募志愿者:全国范围内寻找1名徒步者,在规定时间,550~1000公里范围内徒步走回自己的老家,以1公里1000元的标准捐赠一笔徒步公益基金用以帮助乡村小学的文化教育建设。
有“巨款”何不走一遭?
徒步就能为村小募集一笔“巨款”,何乐而不为?王接圆自认为身体底子过硬。从大一开始,她就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如壹基金的大学生暑期调研、鲁甸“8·3”地震救灾行动。作为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她自认为特“能走”。她参加过包括北京马拉松在内的许多户外活动。最主要的是,作为一名曾经的“留守儿童”,她一直很想为家乡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王接圆母校庙山小学所在地区靠近贵州毕节,教育和经济都很落后,这里“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辍学率居高不下。
有了雄心就行动,她交了报名表,但身边的人并不看好。然而,王接圆却脱颖而出,成为20强选手。报名的人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既有外出务工的村长,也有民营企业主,有和她一样的大学生,也有公务员、装修工、摄影师。彼此社会角色不同,但对农村小学的发展、农村孩子们的关心是一样的。
在接下来的选拔中,选手们需要做一个详细计划——如果能获得徒步基金将如何合理使用。许多选手更注重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改造,修建教学楼、增设教学器材。王接圆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不同,她更注重的是教育“软件”的建设。通过向学校了解,她知道乡村小学里缺乏师资,教师的知识老化和固化,学生缺乏丰富的课外知识,更缺乏关怀。她的资金计划显得更丰富,从招募支教老师、设立奖学奖教基金、打造乡村图书馆等方面出发,给予孩子更多实在的关怀。
进入20强后,王接圆参加“走回家”的消息在家乡镇雄县传开,大家对这个90后的姑娘交口称赞。许多旧时的同学、乡亲都加入到为王接圆加油的阵营。最终,凭着这个温暖而有爱的方案,王接圆获得评委团的一致投票通过而胜出,成了最后的种子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