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随时不忘刷新朋友圈?微信焦虑症四症状,你中招了吗
2015-10-21 11:01:15
 

  现象三:

  采访中,22岁的大学生琳琳提到一个现象:“每次群聊时,大家本来讨论得挺热闹,我一说话,就突然没人接茬了,特别尴尬。有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很焦虑,不停地看手机,或者绞尽脑汁提出点新的话题让大家来接,很怕自己变成群聊的‘终结者’。”

  专家解析:在一个热闹的场景中,忽然一个人说完后没人再说了,面对这种沉默,哪怕只有短短的几秒钟,都会令人产生尴尬。这种沉默时的尴尬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不必对此过分焦虑。另外,沉默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某句话很深刻、很有分量,引起参与者的思考,或者说话者本身比较重要,说话的内容属于压轴性的总结,都可能使群聊出现沉默。另外,虚拟的群聊中还很可能出现巧合,刚好你说完话后大家都有事情忙,没顾得上回话。这些情况,都不需要“终结者”太过在意。

  “一段对话总有结束的时候,尤其是参与者比较多的群聊,每个人都以为别人会接话,反而容易造成无人接话的情景。当对话结束时,自己不要过分担心是不是说错了话,甚至因此产生焦虑。正常看待沉默即可。”吴枫说。

  现象四:

  微信加了几十个群,通讯录名单几百人,每天要花数小时看完每一条朋友圈消息,生怕错过哪条有用的信息……当下,不少手机控、微信控有这样的习惯,甚至有人戏称“一个小时不看微信,感觉像错过了几个亿”。但42岁的企业主管白女士表达了一部分人的观点:“每天花很多时间刷微信,感觉学了不少东西,可一天下来回想起来,又没记住几条真正有用的。”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得到的却都是“碎片化信息”,不少人因此产生焦虑。

  专家解析:从现实角度来说,花越多的时间看朋友圈,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间就越少,与家人、同事真正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也会大幅度减少。“我注意到,有一些基本不刷朋友圈的人,他们往往在生活中有某些着迷的兴趣爱好,为此投入了较多精力,刷朋友圈的时间就会相应减少。”吴枫表示,社交软件为人们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交流平台,人们可以不见面就能沟通。但与此同时,社交软件这么火爆,恰恰说明整个社会人群的心理需求满足不够,人们太过于忙着赚钱、忙着生活,但内心渴望交流、渴望受关注等情感需求没有获得充分满足。

  心理医生建议,不要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低头”中,也要抬起头来,增加与身边家人、朋友的正常沟通,切实地增进情感,别让网络沟通完全替代现实。(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唐子匀)


编辑:小微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热图推荐

来源 | 沈阳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