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初入学有这么一段尴尬期,很正常,且不会持续太久,几个月就过去了。”丁杭缨劝为此焦虑的家长宽宽心。
为了缓解“症状”,她要求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也要承担起教孩子认字的职能,把一些生字在黑板上写一写,让孩子一起念一念。以前学校一年级的数学单元测验,也都是老师读一题,孩子答一题。这样一来,那些提前认字的孩子,也没有优势可言。
但到了课下,孩子要做练习题,老师不能时刻陪伴左右,所以丁杭缨建议,这个阶段家长在陪伴孩子做作业时,要多花一些功夫。
丁杭缨拿出数学练习册,一页页翻给记者看,归纳出一年级上册数学题中最常出现的10个字(词):做、数、摆、涂、填、算、画、对、多少、大小,且大多以“A一A”的形式出现,比如“数一数”、“做一做”等等。
但她指的功夫,不是直接教孩子把这些字都认会了。
一年级的数学题,大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比如题目上画着5只小鸟,3条小虫,问鸟比虫多几只。丁杭缨建议,家长可以先问问孩子,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两者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然后再试着让他得出答案。这个时候再反过来告诉他,题目中有个字是“比”,还有个字是“多”。
“而且你要相信孩子天生的探究能力,这样让他们多猜几次,自然能明白题目的用意。”丁杭缨说。
或许有家长要说,这么简单的答案,为何要用如此复杂的过程?
丁杭缨最怕这一类家长,看了题就一脸不屑,“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然后直接报出结果。万一孩子做错了题,他们又会把原因归结为粗心。粗心是怎么来的?丁杭缨说,就是直接要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在她看来,数学从来都不是解题的过程,应该解放孩子的手脚,更应该解放孩子的思维。简单来说,她不怕新生做错题,或是速度慢一点,尤其等到了高年级,真正拉开学生差距的,不是其他,正是数学思维。
所谓数学思维,它在你看到题目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整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提炼、总结和反思。我们常说的奥数,其实也是一种数学思维的训练。
数学思维如何培养?丁杭缨给低龄段家长支个招:把数学还原到生活。比如一个停车场里,开来几辆车,又开走了几辆车,这是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却内含着数量关系。(记者 徐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