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解了乡村教师的难,才能扎下乡村教育的根
2015-09-14 13:11:00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最让全社会感激和惦念的就是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困难地区坚守、奉献的广大教师。由于他们的努力和坚持,中国的教育才能更贴近公平,农村的孩子才有发展的希望,中国的社会才能向着和谐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广大边远贫困地区,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办学条件不达标、课桌椅陈旧、规定课程无法开齐、教师生活条件艰苦、教师子女得不到起码的照顾、教师流失现象严重。尽管近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开展了类似“特岗教师”、志愿者支教等工作,但候鸟式的流动和基本条件的缺乏使得乡村教师的队伍稳定与基本建设都不理想,甚至还有教师流失加剧的趋势。

  自2000年以来,教育部就一直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在安徽、河北、山东、辽宁、四川进行了相关试点和经验推广。但根据笔者从2004年到2015年十多年的乡村教育调查发现,由于以往欠债太多、不同类型的困难层出不穷,所以还有许多工作不到位,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

  一、多年来根据城市学校的一般情况制定了所谓的“师生比”,但在农村的小规模学校(村小或复式班),僵化地使用这类师生比,势必破坏学校教师的合理配置,出现开不齐课等多种窘况。

  二、由于公立重点学校模式的存在,在城乡村镇学校中出现了明显的等级,贫穷困难地区的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也都是贫困和艰难的。尽管有乡村补助,但实际收入还会与城镇,尤其是重点学校的教师相差50%到三四倍之多,很容易动摇年轻教师安心在乡村从教的信心。

  三、乡村教师的进修与发展都缺少机会和条件,有不少人多年没有出过村镇,缺少教师的必备用书,很少有机会得到进修学习的机会,教师级别也多是最低的。他们看不到发展的前景,只凭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乡亲的责任感坚持。

  四、遍及全国的“督导系统”未能站在广大乡村学校和教师的立场上及时反映和督促解决问题,致使恶性并校、撤除复式班变成了提高效率或正规化的“功绩”,乡村学生和教师的困难得不到切实的关注与解决。

  五、不少地区在片面“城市化”的推进中,忽略了城乡间的协同发展,使得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与城镇继续拉大差距。

  其实,即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乡村学校和复试班也是存在的。作为农村教育的主管机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应一刀切地、按照城市学校教育的模式来对待农村学校,也不应坐视乡村教师的流失与困难而不作为。在国家层面,更要努力为缩小地区差异、缩小教师收入差别、鼓励教师到乡村从教等方面给予真切的投入和支持,因为许多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是无力从根本上解决差别扩大的问题的。

  在此基础上,中国乡村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才能有基本的条件来设想和解决。其主要原则可以是:

  一、确定城镇公立学校的教师有义务到乡村学校服务,并得到高出城镇教师的待遇和进修发展的机会、权利,使乡村教师不再是固定于乡村的某一类最艰辛的教师,他们在各方面应与所有中小学教师平等。

  二、加强政府依法办学、督导有力监督的作用,发动社会关心乡村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把教育奖励、扶持的政策更多地面向需要“雪中送炭”的农村,而不是仅关注“锦上添花”的重点学校。

  三、根据办学标准和学生上学距离,合理布局学校和复试班,配齐教师,设施达标,视具体情况调整师生比。在入学人口发生变化时,及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督导协商调整,使教师队伍的结构数量更趋合理。

  四、在有效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帮助农村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还要给乡村学校必须的、标准化办学经费和教师发展经费,使流动到乡村的教师能与城镇教师有同等的条件和机遇。

  总之,中国农村教师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另类的问题,而是中国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中的特殊问题。希望到下一个教师节的时候,中国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能有根本性的改善。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