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体育应从赛场走向公众生活
2015-07-14 09:07:00
 

  原标题:体育应从赛场走向公众生活

  ■本报记者 李小伟 7月13日发自韩国光州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接近尾声,我国大学生运动员不仅取得了优异比赛成绩,赛场内外的表现也令人称道。

  然而,竞技场上的良好表现并不能掩盖我国普通大学生体质孱弱的现状。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30年来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情况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持续20多年下滑的情况下,尽管近年来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但大学生各项素质依然下滑,一些指标甚至低于中学生。

  专家长期追踪研究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形成,最直接原因是运动不足。

  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小学阶段约30%的学校每周体育课时不能达到3学时;初中阶段约40%的学校每周体育课时不能开足3节;高中阶段有超过12%的学校,每周体育课时不能开足2节。而在采访和调研中记者发现,一些学校高三根本就没有体育课,这也导致大学一年级新生成为体质最差的人群。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校外,学生的“屏幕时间”越来越多,有20.2%的中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近1个小时;14.8%的中学生双休日“屏幕时间”超过2个小时。过多时间做作业或沉溺于网络,导致青少年几乎没有体育活动时间,更难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少动多静的生活状态在中小学阶段就已养成。

  针对这一问题,本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聚集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对大学体育服务于未来公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者认为,大学体育要通过对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将体育的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让更多人接受体育,使体育普及到公民的生活中。

  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近日也在为我国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新书《奔跑奥林匹克》作序时指出,在数字化时代,吸引年轻人关注体育已愈发具有挑战性,太多青少年缺乏足够身体锻炼。巴赫表示,国际奥委会正在推广多种方式,试图让更多青年人参与到运动中。

  记者希望,以本届大运会为契机,学校坚定体育服务学生健康和完全人格的理念,加大体育竞赛改革力度,激励更多普通大学生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学会一两项技能,让体育能够陪伴他们的一生。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