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科学阅读 + 动手操作
2015-07-12 09:07:00
 

  原标题:科学阅读 + 动手操作

“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资源”张俊 主编 接力出版社

  ■胡皓

  当前,中国的幼儿科学教育普遍存在着科学探索流于形式,科学教育效率低下,科学素养难于养成等一系列困境和难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学前儿童的科学教育,以促进儿童科学素养的初步形成,并为儿童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美国颁布了从学前班开始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提出探究式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法国教育部明确指出要在全国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科学教育,提出“做中学”的儿童科学教育理念;澳大利亚推出了针对幼儿阶段的“快斯塔肯”科学游戏教育计划,旨在通过游戏活动加强儿童的早期科学教育。

  在近二十多年的幼教改革中,我国吸收国外理念,结合中国实际,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改变,从过去将其视为“教师教科学的方法”转为“幼儿学科学的方法”。虽然“科学探究”理念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影响不断加大,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对于有关科学探究的许多问题还存在着各种困惑: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幼儿科学探究?在幼儿园进行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注重探究的过程还是结果?

  接力出版社联合法国儿童教育出版集团“伽利玛少儿出版社”共同打造的幼儿园科学主题活动课程——“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课程”,将法国“做中学”幼儿科学教育和全球首创的幼儿科学胶片书相结合,邀请国内该领域顶尖专家团队,针对中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实际进行研发,提出了“科学阅读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幼儿科学探究理念,以幼儿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围绕幼儿自主探究设立科学教育的目标,创设科学教育的内容,探讨科学教育的方法,建立科学教育的评价机制,引导幼儿关注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课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以课程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张俊教授的幼儿科学学习“四动三结合”理论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论,提出了“科学阅读+动手操作”的幼儿科学学习新模式。

  “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课程”具有以下五大课程特点。

  主题式科学教育

  科学作为一种价值观,反映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科学不仅是人对自然界的一种探索活动、认识活动,也是人对于自然界的一种态度和责任;科学不仅是对客观事实和规律的揭示,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课程”主题涵盖包括人体与健康、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在内的幼儿科学教育四大领域,以贴近儿童生活的主题统领活动,将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渗透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探究式科学教育

  课程以法国幼儿科学教育经典品牌“第一次发现”科学胶片书为主要阅读材料,利用透明胶片呈现事物由表及里的关系,利用透明胶片解释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让透明胶片成为幼儿理解科学认识世界的工具,通过有教师指导的集体阅读和幼儿自主阅读,有效提升幼儿阅读品质,提高幼儿搜集、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阅读与操作相结合

  儿童的科学学习不仅需要动眼观察、动手操作,也需要动脑思考、动口讨论。课程利用现有的科学图画书资源,设计相关的科学主题活动。在科学阅读时,利用科学胶片书在阅读中进行知识探究,通过科学图画书的阅读延展科学知识;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通过主动参与体验发现与探究,通过操作得出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科学阅读与动手操作完美结合,实现个人探究与集体讨论的结合、动手操作获取直接经验和借助媒体阅读获取间接经验的结合、探索发现和游戏练习的结合。

  发现档案的记录与交流

  课程强调“以探究为中心”开展活动,遵循法国“做中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强调引导幼儿关注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幼儿真正成为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发现档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和记录,激发幼儿合理的猜测,促使幼儿积极动手实验证明,为同伴间的交流提供支持。使幼儿在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北京、南京名园试验

  “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课程”的研发专家团队由从事幼儿园科学教学教研活动的南京市幼儿园科学教研中心组成员构成,他们曾立项并完成了省级课题“探索式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结合丰富实践经验,在研发的过程中,他们在北京、南京两地开展了多次课程试验,以确保“第一次发现主题式科学探究课程”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编辑:小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