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多一些方法多一抹生活的色彩
2015-05-13 09:08:00
 

  原标题:多一些方法多一抹生活的色彩

  ■刘健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日本是学生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六章“亚洲”之后,要了解的第一个国家,此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仅对区域地理有一点认识,因而无论对于地理的学习方法,还是对于这个国家经济相关知识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

  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区域知识的介绍,有关日本的位置会依次讲授纬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对于自然环境,也会以读图的方式分析气候、地形等特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其科学依据,但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些抽象。我的教学设计试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结合富有日本特色的地理事物——富士山、樱花、猕猴、饮食等等,用小主题探究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发现相关地理事物的特征,并找寻原因。

  首先出示“柯南”的图片,引起学生注意。随后展示一组图片:富士山的春夏秋冬、品种繁多绚丽开放的樱花、冰天雪地中泡温泉的猕猴、令人垂涎的日本美食。欣赏图片之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图片里都有什么内容。看同学们能否有一双柯南的慧眼:从蛛丝马迹中找寻事物的本质。学生对色彩艳丽、生动有趣的图片很感兴趣,讨论热烈,也能从老师提供的资料包(日本位置图、亚洲气候图、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图、日本领土组成图)中,自主找出相关地图,解决四组图片中隐含的问题:(1)富士山的雪线为何春夏秋冬变化明显?(2)日本樱花为何艳丽多姿?(3)日本猕猴惬意地泡温泉反映了日本地理的什么特征?(4)日本的饮食有何特点?学生通过各类地图,了解了日本的纬度、海陆位置、领土组成、季风气候、地形等相关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环节最后由教师对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地形、气候等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有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于日本工业特征的学习,我采用建模的方法,首先解决学生认知起点问题,让学生认识影响区域发展工业的一般因素,进而依据这些因素,借助图文资料,自主分析日本工业的发展。同时,初步学会分析工业的一般方法。有关这部分内容,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

  建模。呈现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原料—加工—市场。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引导学生分析“建一个服装厂需要哪些条件”,从学生的回答中老师提炼归纳出:原料、交通、劳动力、科技、市场等,是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

  分析。依据建模中学生认知的因素,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及劣势。其劣势为:原料、燃料贫乏,岛内市场狭小。其优势为:海运便利;劳动力充足、素质高;科技发达。

  发展。依据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结合“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分析日本如何扬长避短发展工业。

  布局。依据日本工业发展特点,小组讨论,推测工业区如何布局并在日本的空白图中先设计图例,再画出工业区的大致分布范围,最后向大家说明在此分布的原因。学生活动结束后出示日本工业区分布图,加以验证。

  问题。结合实例,分析日本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课标要求,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出发点,对于日本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学习采用主题探究模式:创设情景—引发主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由自己熟悉的地理事物入手,兴致盎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水到渠成地达成学习目标。对于学生没有知识储备的知识学习,采用建模的方法,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不仅完成了对日本工业特点、布局、问题的分析,还形成了分析工业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可以应用到以后对于其他国家工业的学习中去。这样的设计很好地融合了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育英中学)


编辑:小微

来源 | 中国教育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