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本身就是一种现象,一座立在北京的创业金字塔:从最基础的学生创新,向上延展到清华科技园一个个在校、离校的创业团队,再到清华同方、紫光、启迪这样的大企业。一位同方人这样形容,“同方就是一个筐,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因为每天都可能有某个院系、某个老师甚至某个学生的项目脱颖而出,进了同方的筐,成了同方的菜。
今天的北京,正需要“筐”的容量,以承载从八大院校的大院到腾讯、百度基地的办公桌上诞生的新主意、新生意;更需要“筐”的肚量,英雄不论出处,都是北京的菜。
今天的北京,有全中国最好的人才、最出人才的机构,又有中关村这样据说最好的市场化机制,没有理由不把清华大学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小现象,变成北京的大现象、首都的大现象,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性的创新中心,这是北京之于世界的“球籍”问题之所在。
从专业到融合
木头盒子演奏美妙乐章
一个用木头拼接的盒子,装上电路板和按键,用蓝牙与手机相连,加上了专门设计的程序。轻触按键,手机发出悦耳的音乐。这是创客毕滢和同伴一起开发的“方听音乐盒子”。
这位学精密仪器的工科高材生,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音乐达人”,拥有小提琴九级证书。毕滢说,他经常遇到一些伙伴,不知道自己真正适合什么乐器,家长逼着练,自己也不开心,“如果能多体验多尝试几种,体会音色和手法,可能感觉就会好很多。”因为经济原因,大部分家庭不可能同时买很多件乐器回家“细细筛选”,所以一件集“百般功能”的乐器体验装置,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2009年,毕滢进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随着对电子电路知识学习的深入,他意识到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音乐理解结合起来,做一个多功能的体验乐器,“让那些爱音乐的人找到自己熟悉的乐感和乐器。”
他找到了同伴,一起开始研发、设计。他们扑在实验室里全力攻关,电子电路的门槛解决了,软件播放的问题攻克了……如何让这个装置更美观?他们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一起加入团队。
“团队跳出了专业的限制,融合了各个领域同学的专长,所以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 毕滢说,仅仅用了48小时,第一个版本的音乐盒子就诞生了。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加上了蓝牙无线传输技术,“方听音乐盒子”可以模仿钢琴、吉他等多种乐器,他们还“演奏”了一段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的钢琴曲,效果不错。
毕滢告诉记者,当自己成为一名创客开始各种“头脑风暴”后,才发现原来大胆想象、创新实践的魅力如此之大。“跟自己学什么专业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做,没有什么不可以。”他说,现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程度比过去更深,并且开展创新发明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很多工业技术都集成化实现了,比如电路板,比如基础芯片等,于是创意的价值大大地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