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黑龙江频道:语文是我们的母语,特别是对很多家长来说,特别关注如何从娃娃抓起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请您给大家支个招。
王旭明:我觉得一定要在语文当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包括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典籍、四书五经、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部分,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学古文、学古诗,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这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是非常缺失的。
第二,一定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建立起兴趣,要让学生敢于讲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于很正常地去表达喜怒哀乐,让学生在人际交往当中主动地去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都是语文能力的一种综合的体现。
第三,让学生学好语文,学校的语文老师承担了最重要的责任,我们的语文教材确实有这样那样的很多问题,特别是教辅,我们的语文教辅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特别建议家长,少让孩子做练习、少让孩子做教辅、少让孩子去做题,多让孩子去读典籍、读名著、读中外已经被世代所认可的那样的精品。所以,我特别建议家长让孩子读死去的大家的书,不读死书。一般,他们的书都是历经考验的,现在活着的人写的书,我个人意见要慎读。
主持人:其实也并不是家长要求孩子去做题,而是学校要求孩子去做卷子,几乎每天一张卷子,学校就把语文教学导入这样一个局面。
王旭明:这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怪圈,所以我强调,语文能力绝不是做题的能力,所以很多考语文得高分的学生,并不会听别人说话,他也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他只会做题,他分数很高,但是其他方面都不行,这是语文能力缺失的典型表现。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您一直强调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方面,那么作为语文出版社的社长,您对这方面有什么考量和设计?
王旭明:特别高兴您问这个问题,因为这正是和我现在工作密切结合的。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把我的一些理念融入到正在修订的一套语文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语文教参和语文教辅中去。在语文教材的修订过程中,我坚持了语文教学的一些基本理念。有人提出来,能不能减少点综合性学习、减少点口语交际,我都坚持一个单元一定有一个口语交际、有一个写作、有一个综合性练习。而且我坚持每一课课后练习的3—4道题都要有“听”的题目或者“说”的题目,把“听”和“说”渗透到每篇课文的学习和练习中去。现在我特别想打造一套教材、教参、教辅这样三位一体的一套东西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我了解到,过去有一些出版社是单有一拨人在编教材,另有一拨人在编教参,还有一拨人在编教辅,这样不同的人在分别编三个东西,难免有思想理念不一致的地方,难免有你这边长,他那边短的问题。我现在组织起我出版社的这一批人,这一批人既编教材、又编教参、又编教辅。就是努力把他们听说读写整体推进的理念,把思想政治、人文性、工具性相统一的理念,把语、修、逻、文、字、词、句、段、篇的理念等等都真正融入到语文教材中去。从目前来看,我们1—9年级的语文教材都已经修订完毕,正在教育部审定的过程当中,我的教参和教辅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目前已经进行到1年级(下)和7年级(下)这样一个阶段。
五月份的时候,我想再请一些著名的专家对教材、教参、教辅进行审看、提意见,争取教育部审定通过以后推出这一套教材、教参、教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