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父母子女“手机争夺战” 防沉迷大招:用“老人机”

2015-01-14 09:26:0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刘晓星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徐先生说,之前在女儿哭闹的时候,徐先生会用手机播放一些歌曲、或者好玩的动画片进行安慰。”  记者询问了50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全部人均表示孩子在3岁前就开始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
 

  原标题:父母子女“手机争夺战” 防沉迷大招:用“老人机”

张滨 画

  掐表、改wifi密码、没收 父母子女“手机争夺战”愈演愈烈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家长和老师在孩子的面前,孩子却在玩手机。”日前,在某家长论坛上,一名家长的吐槽引发了大讨论。记者发现,尽管亲子间的“手机争夺战”已经延续多年,但近年来,“夺机大战”已向低龄组蔓延。

  幼儿组:

  三岁前就玩上了

  家长徐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女儿还不到三岁,手机争夺战已经开始了。徐先生说,之前在女儿哭闹的时候,徐先生会用手机播放一些歌曲、或者好玩的动画片进行安慰。女儿知道手机好玩后,手机争夺战,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开始了。“我有时候随意地把手机放在桌面上,她会乐呵呵地跑过来拿。后来居然学会了手指向右划一下解锁。”徐先生说,从这时开始,他便有意识地将手机藏在女儿看不到的地方,但难免有时候会用到手机。有一天,徐先生一边吃饭一边发短信,女儿看到了,说:“爸爸你一边吃饭一边玩手机不对。”徐先生一听,便把手机放到一边,决定给女儿做个好榜样,专心吃饭。哪知女儿小手一伸就把手机拿走了。徐先生问女儿:“你不让我玩为什么你自己却玩?”女儿理直气壮地说:“因为我没在吃饭呀!”

  记者询问了50名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全部人均表示孩子在3岁前就开始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其中有32名家长表示在哄孩子吃饭或者睡觉时使用过手机、iPad等。“手机是哄睡神器。我小孩晚上一闹,我就放手机里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黑鸭子组合唱的,很悠扬,孩子一听就安静了,翻翻眼皮就睡着了。”家长王先生说。更多的家长则是难以忍受追着喂饭的闹心,为了将孩子“固定”在饭桌旁,便拿出智能手机或者iPad播放动画片。由此,也拉开了亲子“手机争夺战”的大幕。

  中学组:

  只能禁止手机上网

  岑先生的女儿在读高二,为了制止她用手机上网,岑先生可谓费劲心思。一开始岑先生与女儿约法三章,规定上网时间,但效果不大。于是,岑先生致电10086,把女儿手机号的上网功能全部停掉。如此一来,女儿只能在有WiFi的地方上网了。同时,岑先生把家里的WiFi密码偷偷改了,把WiFi地址名也换了。可不久之后,岑先生发现,女儿没办法在微信、QQ聊天后,却依然可以通过短信聊天。“她不主动找同学,有同学主动找她,她又得回复过去,然后又等着别人回复。一来一往之间,心思全不在学习上了。”为此,岑先生采用了最狠的一招:直接把手机没收了。

  小学组:娃玩手机爸妈掐表

  记者询问发现,相比起低龄儿童和中学生,小学生家长的“手机争夺战”进展得较为顺利。刘先生夫妇规定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每周只有两个小时看电视的时间。如果要玩手机,这个时间要算入看电视内。“她以前比较喜欢玩割绳子和切水果的游戏,玩的时候我们就在旁边掐表,每十分钟提醒一次。后来她玩得没意思了,觉得还是电视好看,两相权衡下便放弃了手机。”刘先生说。

  何女士的方法则是“监控”加“转移注意力”。他的儿子现在读小学三年级。有时候需要查找一些资料或者图片,何女士会允许他操作一下,但都是在家长的监控下。 “如今,让孩子和手机绝缘已经是不可能的,但一定要控制,毕竟吸引力太大了。”何女士说,一开始她的监控会引起儿子的抵触情绪,后来她又针对儿子爱阅读和运动的特点,尽全力满足他这两方面的需求,以挤占玩手机的时间。

  另外,也有不少家长表示,手机是联系孩子的必要手段。为此,家长胡先生给儿子买了一台玩不了游戏,只能接听电话的“老人机”。

  专家:别在小孩面前玩手机

  先烈东小学心理科组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冬梅认为,对于低龄的孩子,首先家长应该做到自控,不要成天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如果让孩子感觉手机是一个奇妙的、好玩的东西,那么便很难控制孩子对手机的好奇了。“家长切忌图省事,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肖冬梅说。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家长在沟通时要讲技巧。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承认即使是成年人,一旦玩起来,也会难以指控。“我们要认同孩子的感觉,而不是断然否定他们从手机中获得的快乐,然后再开诚布公地和孩子商量条件,这样能达成更好的效果。”

  (记者刘晓星)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