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收藏者吐槽翡翠造假乱象 总有人愿者上钩

2013-07-22 09:11:54 来源:北京晨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市民陈升在一家私企上班,别看他年纪不大,但在翡翠收藏方面却显得很老到。消费者大都知道,翡翠是分A、B、C三个等级,但陈升告诉记者,即使概念记得清楚,到了市场上还是难免“抓瞎”。“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造假者直钩钓鱼,却总有人愿者上钩。
 

  “造假者直钩钓鱼,总有人愿者上钩”

  市民陈升在一家私企上班,别看他年纪不大,但在翡翠收藏方面却显得很老到。说起翡翠,陈升讲的头头是道,“种”、“水”、“肉”,翡翠收藏的种种奥妙他都“门清”。但在陈升看来,现在的翡翠市场之乱,即使是行家也难免“马失前蹄”。

  消费者大都知道,翡翠是分A、B、C三个等级,但陈升告诉记者,即使概念记得清楚,到了市场上还是难免“抓瞎”。“现在稍微懂一点的都知道,A货是天然翡翠,B货是处理过的翡翠,而C货则是染色翡翠。但看过翡翠造假的过程你就知道,消费者是基本不可能看出来的。”

  陈升向记者描述了他曾见识过的翡翠造假:“一堆俗称的石头料,没水、没底、没色。用化学制剂泡上半个月洗底,然后人工加色,再进真空高压注胶机注胶,几天过去,原来的石头料已经有水色了。这样做出来的假翡翠几可乱真,市场报价动辄上万,但还价就卖,实际上分文不值。”

  翡翠成品“猫腻”多,赌石的市场更是各路骗子大展身手的好地方。陈升给记者讲了一个多年前发生在赌石市场上的故事:有个人赌了一辈子的石头,本打算收手不干了,但却遇到了一块很大的原石。切个小口,打着手电往下看时,发现里面确实有翠,种非常的好,绿幽幽的颜色更是漂亮,他想,这个石头我买定了,最后再赌一把就不赌了!

  他四处借钱,好不容易才买了下来。结果一刀切开,里面的翡翠完全不是料想中的样子,他被骗了!原来卖家在石头底部打了一个洞,塞了一块绿色的牙刷把进去,再把洞仔细的封好,根本看不出动过手脚。赌石者从切口看到的那片绿,其实是底部的牙刷把映上去的。

  故事虽然夸张,但道理是没错的。陈升告诉记者,现在的赌石市场上,伪造原石的技术日新月异了,原石的皮、藓、松花都可以伪造,甚至还能把老坑翡翠嫁接到新坑翡翠上。“即使眼光很老辣的人也难免被骗,何况是新手?”

  在陈升看来,行内的人被骗是属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现在有些外行人也来买原石,属于明知道会死还要来送死的。“既没有鉴别原石的知识和经验,也没有正规可信的购买渠道,怀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孤注一掷,这怎么可能?”说到这里,陈升也觉得很无奈。“现在的市场就是这样,造假者直钩钓鱼,却总有人愿者上钩。”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