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大盘虽阴霾不散 个股仍精彩纷呈

2013-07-22 08:54:20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上周,国内市场不给力,特别是后3个交易日,大盘相继收阴,加剧了投资者对后市的担忧。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超7%的增长率,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是罕见的。操作上,投资者不妨关注上市公司动向,更加注重其中有转型意向或已踏上转型之路者。
 

上证指数周K线图彭春霞/制图

  上周,国内市场不给力,特别是后3个交易日,大盘相继收阴,加剧了投资者对后市的担忧。

  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市场还是有不少亮点的。创业板指数上周五盘中再创本轮上涨行情以来新高,跟主板连连走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表明在国家强力调结构、锐意改革的大背景下,股市也在调结构。改革免不了痛苦,但这个过程仍然不乏机会。从现实情况看,投资者不能仅拘泥于大盘指数,因为部分个股的精彩程度已不亚于牛市。

  如果说多数投资者对市场表现仍感痛苦的话,那么这种情形跟投资思路没能及时转变不无关系,或者说多数人还是以传统思维看待市场,这是造成大面积亏损的主要原因。而少数人仍能傲视市场,关键在于这部分投资者准确把握了市场脉搏。股市的结构性特征非常突出,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仍将如此。

  基本面波动不会太大

  目前,人们最担心的是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问题,甚至有人认为我国已出现经济危机。从6月份进出口数据双双负增长看,人民币升值过快及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外贸企业出口的影响愈发明显。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的持续低迷,表明当前经济依旧在底部徘徊,内需的疲弱也与目前经济仍在下行的整体态势相吻合,上述情况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保持超7%的增长率,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是罕见的。当然这跟我国人口众多有关,如果不能保持高增长,就业就可能出现问题。

  为保持高增长,我们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通过转型升级换来经济的长久繁荣。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两个问题:一是增长率的“下限”问题。虽然增长可能放缓,但仍然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不会因为波动的大小而否定这一范围;二是“阵痛”的问题,出现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也是我们必须接受的。这种长痛不如短痛的做法,是利于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的。这就决定了股市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箱体震荡态势。尽管如此,我们应该发现,由于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有序进行,可以想象个股将呈此起彼伏的情形,因为实体经济的逐一转型,终将在股市有所反映。

  政策继续引导市场走向

  上周五,人民银行出台“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的政策,使利率市场化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短期看,这项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不大,不过从长期看却是一项实质性利好。

  首先是企业融资成本将有效降低,真正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优质企业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其次是向社会释放这样一种信号,即各行各业都将更加市场化,进一步强化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功能,企业主体将更加充满活力;三是倒逼一些传统行业加快改革,以迎接市场化带来的挑战,比如此次改革,银行业就有可能遭受一定冲击,如果还走以前政策呵护下发展的老路,路子将越走越窄。银行业继续大范围暴利的情形将逐步消失,银行股的业绩出现分化将是必然;四是倒逼银行转变观念,不一味靠拉存款然后通过高利息放贷增厚利润,而应是想法盘活存量,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增加利润。在此情况下,资金像往常一样涌入银行的情形将有所改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加速民间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因此从长期看,这一政策对资本市场是较大利好。

  此外,我们仍不应忽视未来的政策动向,这是我们寻找市场机会的重要依据。李克强总理首度明确“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具体内涵: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这给我们对未来政策取向判断提供了依据,即股市的运行不出意外也将会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有它的上限和下限,如之前1900点附近就频频有资金护盘,或许在透露出某种政策信号,这给个股的活跃提供了较为安全的环境。为了配合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不难想象,相关的配套政策将会相继出台,同样相关板块个股就会“闻风而动”,表面看政策难以提前获知,实际上只要我们通过对社会发展趋势进行较全面深入分析,提前把握政策动向并不难,我们对个股的捕捉同样可以由此入手,提前布局。

  操作上,投资者不妨关注上市公司动向,更加注重其中有转型意向或已踏上转型之路者。从以往表现看,创业板已整体成为本轮结构性行情的中坚力量,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会继续引领下去。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势必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进入到这一行列来,在选择标的上,不必拘泥于板块类别,过去是创业板牛股辈出,将来在中小板、主板都可能出现好的品种,因此投资者应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实质性作为。

  (作者单位:五矿证券)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