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T+0”重启在路上 欢迎A股与世界接轨

2013-07-13 15:15:59 来源:重庆商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每周五收盘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针对市场热点问题的表态,均备受市场关注。广大中小投资者因门槛限制,无缘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如果再不给予及时的回转机制,终将会沦为“鱼肉”,这对中小投资者显然不公。
 

  每周五收盘后,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针对市场热点问题的表态,均备受市场关注。本周五,最扯眼球的,当属“T 0”(当天买入的可在当天卖出)交易制度。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监管部门将根据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深入细致研究A股“T 0”有关制度,目前实施“T 0”没有法律障碍,但尚无推出的时间表。证监会的表态,既是对“上证50要实施T 0交易”传言的回应,更表明被中断18年之久的“T 0”交易制度已提上议事日程。

  A股市场一度被冠以投机市和赌场,当年暂停“T 0”启动“T 1”,正是想割掉“投机的尾巴”。但是,历时18年,股票现货交易“T 1”制度的消极作用已经显现,尤其是随着股市容量增大投资者增加,以及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的推出,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副作用显而易见。

  首先,与股指期货交易不匹配、不对等。期货市场的重要作用在于套保、套利以及投机,这决定了其交易制度只能是“T 0”;在高杠杆机制下,“T 1”交易轨制有重大漏洞,因为融资融券者不能及时抛售,若再遇连续跌停或连续涨停,无法平仓,由于杠杆效应会出现投资者倒欠融资机构的奇怪现象,不仅套牢投资者还套牢融资机构。股指期货可实时出清,而股市现货却不能及时出清交收,凸显出两种交易规则不对等而带来的市场扭曲。

  其次,是对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的扭曲。市场瞬息万变,黑天鹅时常突袭,“T 1”交易制度无疑延缓了应变效率。但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和实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通过股期指货的“T 0”对冲风险,或者通过融资融券抓住机会。广大中小投资者因门槛限制,无缘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如果再不给予及时的回转机制,终将会沦为“鱼肉”,这对中小投资者显然不公。

  还有一点,是阻滞了市场活力。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也是价格发现的场所。如果市场不活跃,如果人为阻滞投资人的及时试错和纠错,则其资源配置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就会失灵。

  而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角度来看,A股市场“T 0”乃大势所趋。中国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制度,本身就是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重要步骤。放眼纽约、伦敦、中国香港等较成熟的资本市场,哪一个不可以做“T 0”?

  以及,QFII、RQFII、放行在内地工作的港澳台居民直接交易A股、酝酿中的国际板,以及拟恢复的“T 0”,为推动A股的市场化、国际化,管理层努力多多。

  但是,我们也看到,熊长牛短沦为财富绞肉机的A股市场,当前最需要“国际化”的是恢复投资功能,提振投资信心,引进包括养老金在内的重量级的机构投资者。至少,把投资功能——切实保护投资人利益、实现股民财富递增,置于与IPO、再融资、大小非减持同等重要的地位

  我们欢迎“T 0”重启,让制度红利的释放,为弱市A股带来些许活力。凌天亮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