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揭开农产品炒家神秘面纱:炒大蒜跟炒股票一个样

2013-07-17 08:23:32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记者问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拉蒜司机周师傅,大蒜今年行情如何,周师傅连声说:“亏死了,老百姓今年种蒜亏死了。据记者了解,去年蒜贩子从农户手里收购大蒜,基本在3-4元一斤,当时一亩地就能赚4000-6000元,不少蒜农赚了钱。
 

  今年投资市场什么东西跌得最厉害?答案不是股票,不是价格萎靡不振的煤炭钢铁,也不是近期大跌的黄金和白银。

  答案有些出人意料:大蒜。

  山东金乡县被称为中国大蒜之乡,是全球大蒜种植加工中心、流通出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在金乡,大蒜的价格从去年到今年上演了“过山车”。去年3.5-4元每斤的大蒜,今年4月份一下子跌到了7毛。尽管目前价格回升到1元/斤左右,但价格仍较去年跌去了四分之三。

  大蒜价格从“蒜你狠”到“蒜你贱”,背后原因是什么?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在酷暑中实地深入金乡县,采访了大蒜产业链上的各方。

  记者发现,在蒜贩子、代购代储代销的中间商、大蒜炒家、电子盘等各方的合力下,大蒜已经从一个小品类的农产品,彻底变成了投资品与投机品。

  正是市场炒作与资金投机,造成了今年大蒜价格的暴跌。

  蒜贱伤农

  价格每斤从4元跌到1元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南缘,邻接江苏省。农历6月的金乡,酷暑难当,跟天气一样火热的是大蒜的交易。记者乘车还没有驶入金乡县内,就看见一辆辆满载大蒜的汽车在公路上来来去去。

  记者问一位正在路边休息的拉蒜司机周师傅,大蒜今年行情如何,周师傅连声说:“亏死了,老百姓今年种蒜亏死了。”

  周师傅是金乡人,自己家里种了六七亩大蒜,同时自己也买了农用车跑运输,在目前大蒜上市交易的时节,他也做做收蒜的生意。

  周师傅告诉上证报记者,今年大蒜种植户基本上是家家亏损。他算了一笔账,一亩大蒜平均亩产在1600斤到2000多斤,按照今年的价格最多也就卖2000元左右。但在成本上,蒜种、施肥、农膜、农药、浇灌等费用,不算人工费用,每亩成本在2500元至3000元。蒜农种蒜今年普遍每亩地亏500元至1000元。

  “金乡本地一些老蒜农亏损少一些,因为蒜种是自家留的,可以不算钱。一些看到去年行情好扩种和周边县跟进种植的农户亏损就大了,去年蒜种也要1.5元-2元一斤,算下来每亩亏亏损都超过1000元。白白忙活了一年,谁也没想到蒜价掉得这么凶。”

  “价格既然这么低,那为什么不先留在家里等一等?或许过段时间价格又上来了。”记者问。

  “不行啊,蒜必须在8月底之前卖掉。这么热的天,大蒜放到8月初,普遍开始生芽了,就更不值钱了。”周师傅说,如果把大蒜放进冷库冷藏,可以保存一年到两年。但一个冷库投资要七八十万,普通农户不可能修得起冷库。况且,一个冷库容量是800吨到1000吨,三五几家蒜农的蒜放进去还不够付电费的。

  据记者了解,去年蒜贩子从农户手里收购大蒜,基本在3-4元一斤,当时一亩地就能赚4000-6000元,不少蒜农赚了钱。蒜农的积极性大增,不少农户扩种,金乡周围的县市很多农户放弃种小麦,跟种大蒜。河南等地的农民也增加了大蒜的种植面积。结果,今年4月份大蒜即将上市时,丰收加上市场盛传今年的种植面积大增,蒜价就“一下子跌下来了。”

  调味品变身投资品

  炒大蒜跟炒股票一个样

  蒜价大跌,真的是因为丰收和种植面积增加吗?当记者走进金乡国际大蒜交易市场时,多数在市场里进行代购代销甚至代储的大蒜中间商不以为然。

  “大蒜跌这么厉害,其实是去年炒作导致冷库存货太多,市场必须要消化掉。加上今年价格一步到位地下跌,炒蒜的人被吓怕了,没多少人敢再屯蒜了。今年价格大跌市场心理占很大的因素。”位于交易市场北区的金聚缘蒜业经理闫启山告诉上证报记者。

  记者在市场里采访大蒜交易各方的时候,有一个感觉,就是大家似乎不是再说大蒜,而是在说“股票”。

  波段行情、买涨不买跌、买入拉升、利空利多、套牢等等用在股票和期货上的词语,全都被蒜贩子、中间商、炒家们放在嘴里。

  由于大蒜自身容易储存、不易变质的特点,加上金乡这些年来大蒜交易市场规模不断发展,金乡已经形成了大蒜作为投资品的全部链条。

  这个链条是这样的:蒜农把大蒜作为“投资标的”不断地从土地里生产出来;蒜贩子从分散的农户手里收购大蒜卖入“市场”集中;市场里的中间商有些类似股市里的“券商”提供炒蒜中介服务,帮助炒家代收代销代冷藏储存,大的中间商都修建有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冷库;资金成千万上亿的“大炒家”通过中间商买入或卖出动辄成百上千吨的大蒜,这样的大炒家基本都是外地过来的,包括福建、浙江、广东、河北等;蒜农和蒜贩子作为“散户”在行情火热时跟风炒作;大蒜地下电子盘交易助涨助跌。

  大蒜的炒作路径往往是:炒家们看到有机可乘时,会通过中间商大量购进大蒜。除了市场上每天惯有的批发量和出口量,市场上的大蒜会被炒家们陆续锁进中间商提供的冷库里。这时市场上各种消息就极为关键,包括:下一年的种植数据、突发的自然灾害、新蒜的生长情况、大蒜出口的数据、国家的农产品政策等等,一旦这些方面出现异常情况,蒜价便开始上涨或者下跌。

  在市场狂热时,比如2010年,当时每斤大蒜价格疯涨到六七元,很多炒家是直接炒作“冷库”,一千吨的冷库,上一个炒家可能以每斤3元花6000万元买入,再以每斤4元价格8000万元倒手给下一个继续看涨的炒家。买进与卖出间大蒜根本就不出冷库。

  “去年的炒家赚钱的都是做短线的,五六月份2元左右的收购价,八九月份3元左右出货。亏损的都是去年3元以上买入,然后留到今年的炒家。很多是亏得血本无归,有的炒家亏得想跳楼!”金乡华胜蒜业业务主管李海波告诉上证报记者,有一个南昌的姓许的炒家,去年以将近4元的价格购买了两个1千吨冷库的蒜,有一千吨蒜在今年是被迫以6毛一斤处理掉的,损失超过5000万元。

  炒蒜大鳄

  炒作利润惊人

  “去年外地炒家亏了不少,但亏得更多的是金乡本地炒家。”金聚缘蒜业经理闫启山告诉记者,金乡本地炒家往往都是几十吨、上百吨的炒作,资金量不大,都是看到市场行情起来以后跟风买入的,买入价格普遍都高,最终亏损严重。

  “而且,去年部分外地炒家提着钱到金乡后,看到价格偏高,没有下手进场。到是去年本地人参与炒作的多,由于很多人都是把全部身家都放在里面炒,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抛售,但越是这样价格跌得越快,没舍得‘割肉’的炒家损失都很严重。”闫启山的话几乎跟说炒股票没什么两样。

  多家中间商告诉记者,今年价格这样低,与本地人去年资金亏损大,今年不敢再参与炒作有关。

  然而,今年如此低的价格,却吸引来了新一拨的外地炒家。

  上证报记者扮作买蒜人,在市场的中间商那里认识了几个外地来的炒家。 今年的炒家可以分为两类:已经下手的和还在观望的。来自河北邢台的炒家老纪是属于已经下手买进的。老纪今年50出头的样子,外表看上去像一个穿着干净的农村老头,完全看不出是身价上千万的专门炒作农产品的“职业炒家”。他告诉记者,他老家河北邢台当年是种植辣椒的,他是靠倒腾辣椒起家的。这些年他辣椒、绿豆、金银花等等都炒过。他最新的战绩是在重庆炒金银花,40元一斤的金银花收购数十吨,最后75元卖掉。

  “金乡我是第一次来,也是第一次炒大蒜。蒜农的成本价在1.5元每斤左右,我觉得现在一元一斤的大蒜风险不高,所以我从7月初就开始买了。现在已经收了1000吨了,如果价格再跌,我会继续收购。”老纪告诉记者,今年的这个价格即使亏也亏不了多少。

  来自浙江宁波的刘老板更是一位大鳄级炒家,他在宁波当地一家企业做财务总监。他今年的已经吃进了3000吨的大蒜。他自己很忙,准备收购好后封库走人,等着价格合适了再过来卖掉。记者问他,收购这么多不担心跌吗?他说:“这个就看你自己的判断了。这个价位你觉得没问题,你就买进。万一赔了,你也得认。做生意嘛,肯定是有赚也可能赔。”

  来自福建莆田的李老板也是一位农产品的职业炒家,但他属于观望派。他告诉记者,他是种植金针菇茶树菇起家的,逐渐发展到全国各地农产品市场到处跑,寻找赚钱机会。由于在当地有点名气,他现在还帮莆田一些名企老板代为操盘炒作农产品。

  “金乡我也是第一次来。第一次接触大蒜总得小心一点,今年价格跌得太厉害,是不是会马上反弹,我还没有看准,现在还没开始收购。”李老板告诉记者,他在市场里已经逛了好几天,每天都在数市场里进出的车辆,只有心里有底了,才会下手。“我如果下手,收购量不会少于5000吨。”

  市场里409号中间商李顺告诉记者,现在至少有20多个大炒家手持大量现金在观望,希望价格再下来点就下手。但是每年大蒜入库最佳时间在7月20日左右,收购量大的炒家必须很快下手才行,因为到8月初,就收不到品质好的大蒜了。

  “今年的下手的大炒家得手的可能性很大。即使下半年大蒜价格涨到1.5元,那他们的利润也有50%。一个炒家的利润,可能就比几千户蒜农的收入还高。”做了十几年蒜生意的李顺说。

  地下电子盘死灰复燃

  呼唤权威市场信息

  作为国内最大的大蒜主产区,金乡县的大蒜电子市场则一直享有“大蒜华尔街”的美誉。专门提供大蒜电子盘交易的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在大蒜交易市场东头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的第三层、第四层办公。

  就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地方,2011年每日的资金流量却是用“亿”来计算的,号称日成交金额超3.5亿元、日保证金余额超7亿元、盘面总资金超过10亿元。2011年12月,金乡县公安局突然发布消息称,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总经理袁北斗已被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金乡大蒜电子盘也将接受是否存在操控市场行为的调查。最终该市场在2012年4月在当地政府主导下执行清算被关闭,市场里近10亿的资金被冻结,无数的炒家损失惨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乡大蒜国际交易所虽然已经关闭,但是地下电子盘交易并未熄火,仍在暗中进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市场里中间商将自己商铺里间的屋子出租给电子盘交易的炒客,不少人正盯着电脑里的K线图进行操作。

  金乡国际大蒜交易市场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地下电子盘交易屡禁不绝,目前每天仍有上万吨的交易量。一些电子盘持仓量大交易空头或者多头的炒家,往往会在市场里散步各种不实信息,扰乱市场的秩序,助推了市场的暴涨暴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蒜收获已经两个多月,全国层面上,至今没有哪个部门对今年的大蒜种植面积、产量等信息予以统计和披露。这导致了蒜农蒜商对市场的分析判断没有依据,面对市场变化无所适从。

  金乡大蒜业协会信息采集员王建军告诉记者,今年的价格大跌,有消息称金乡及周边地区大蒜种植面积增加多达200万亩,光金乡就达到了120万亩。“这是不可能的,金乡的整个大蒜基本的种植面积是60万亩,况且每年农用地都因为建厂等在缩小,去年最多也就增了10万亩,金乡总体面积也就在70万亩左右。不实的信息误导市场非常严重。”

  王建军表示,整个金乡的大蒜交易,迫切需要权威市场信息要及时发布。国家应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综合各部门的信息,统计大蒜等农作物种植、产量等方面的详细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这样才能有效杜绝虚假信息泛滥,游资投机炒作。否则,蒜农蒜商就只能盲目跟风,市场暴涨暴跌现象就难以避免。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相关新闻